史前艺术是世界上毋庸置疑的瑰宝,它代表了人类和艺术双重的起源,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人类被遗忘的“小时候”。
一次偶然的发现,让岩画穿越历史时空,历经岁月的峥嵘,撩起了文明进程的神秘面纱。
贺兰山岩画的“镇山之作”——太阳神
太阳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太阳也是世界各地岩画中的常见选题,也表达了古代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它们不约而同以圆盘和放射性线条来表现太阳的特征,整体表现出极高的相似性,却又糅合了当地的风俗文化以及创作人的主观因素,使得它们呈现出明显差别。
太阳神岩画被称作贺兰山岩画的“镇山之作”,磨刻在距地面20米高的石壁上,在贺兰山5000多幅岩画中是海拔最高的一幅。它造型精致、五官齐全,表现得十分人性化,也是中国文化中正自然的表现。
它面部严谨排列的线条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含义,如今已不得而知。
以岩画的形式表现的太阳神,归类于人面像岩画。神奇的是,人面像岩画绝大多数出现在环太平洋地区,而中国的人面像岩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仅贺兰山中就发现有700余幅。
远古先民将心目中的神灵鬼怪、图腾动物等赋予人面的特征,以此来填补对未知的敬畏,可以说人面像岩画是人类崇拜文化的最高体现,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直观表达。
神秘的手印岩画
位于法国南部的科斯凯洞穴岩壁上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手印,它是谁留下来的呢?
在阿根廷平图拉斯河边的一个洞窟里,829个手印,在一片静谧中诉说着他日的喧闹,这是他们的成年礼仪式留下的印记吗?
手印岩画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且含义不尽相同,研究者会根据手印岩画发现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岩画的题材来判断它的含义。
贺兰山岩画中著名的“大小手”岩画,不仅是难得一见的带手腕的手印,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契约岩画”,“大手部落”和“小手部落”在“神灵”的见证下签订契约。
岩画,这本在岩石上凿刻的史书,被岁月施加以魔法,无声地等待人们破解属于它的时光。
让历史的声音绵延到未来
贺兰山岩画产生年代久远,且是以石器、金属器制作在露天的岩壁之上,面临风蚀、雨蚀、自然剥落和盐碱侵蚀等物理、化学病害。
近年来,宁夏的岩画保护工作者通过灌浆、封护、清洗、加固等措施,对风化较严重的贺兰山岩画实施抢救性保护,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脱落、裂隙、松动、苔藓侵蚀等问题,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贺兰山岩画进行多方式、多维度、高精度的记录,既能将濒临消亡的岩画永久留存,也为后续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如何让历史的声音绵延到未来?
在贺兰山岩画研学基地,学生们通过拓片的形式,去触摸那些不朽的印记。
我们虽然无法悉数破解先民们生活中历经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漫长征程,但他们在山石上留下的痕迹,却在新时代绽放出迷人的光彩,这神秘的文明会继续在时光中流转,世世代代。
出品人:景 瑜
策 划:赵海虹
监 制:张国礼
统 筹:王玉平
编 导:雍斌 张立
执 行:新消息报社 全媒体经济新闻频道
出 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本集文案撰写:张雪梅 徐琳 马对对 王俪融
特邀出镜:宁夏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副主任 张建国
出镜记者/中文解说:徐琳
英语翻译配音:马亮
本集视频采制:牛宝林 马对对 弥楠
本集视频后期制作:王俪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