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宗英(左)正在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
小蚯蚓将废弃秸秆和动物粪便变废为宝。
山水沟村村民整理自家温棚旁的废弃秸秆。
郭家桥乡山水沟村种植园区春意盎然。
4月7日,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山水沟特色产业示范村连片的蔬果大棚外春意盎然,大棚之间堆着扎成捆的草堆,放眼望去,跟普通的设施蔬菜基地别无二致。
“这可不是一般的草垛子,是我们从十里八乡收回来的废旧秸秆粉碎后跟动物粪便混合制成的肥料,下面可埋着我的‘宝贝’。”进入一间大棚,利通区科技特派员、点点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宗英动作麻利地把土堆扒开,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上,轻轻捻搓,一条条欢快蠕动的蚯蚓露了出来。在蚯蚓秸秆堆前,记者丝毫没闻到一点异味。“蚯蚓虽小,食量却惊人。1亩地的蚯蚓一年能吃掉1000吨秸秆。有机肥和生物肥在蚯蚓体内自然结合产生的蚯蚓粪便,不仅吸水透气,而且保墒保肥。用上这样的肥料后,番茄不仅卖相好,还普遍增产10%以上,上市期也提前了7天左右。”
“前些年,废弃的柴草秸秆,不能较好处理,只能弃在路边、扔在沟里或者就地焚烧,这曾经是让政府和村民头疼的事情。”郭家桥乡党委副书记杨冰云感叹道。“现在利用蚯蚓生物技术把秸秆变成种瓜菜的有机肥,真是一举两得。山水沟村出产的瓜果品质高、口感好,北京新发地的客商都和我们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呢!”
2011年,白宗英来到郭家桥乡山水沟村种植园区时,当地的土壤盐碱化程度高、肥力低、作物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后来,在自治区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白宗英的合作社引进蚯蚓生物技术绿色循环利用废弃秸秆和动物粪便,培肥地力,变废为宝。
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村民300户,种植日光节能温室624栋,果蔬种植达到955亩。2019年,仅水果番茄订单生产165亩,产品销往北京、深圳、黑龙江等地。近年来 , 郭家桥乡山水沟村以果蔬采摘为切入点 , 成功地把旅游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了一批集种植、体验为一体的采摘园、休闲观光园,全面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层次,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山水沟村蚯蚓加秸秆蹚出的科学种植之路会越走越宽阔。(记者 王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