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历史悠久,已知最早的铜镜发现于青海贵南尕马台齐家文化遗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直到清代水银玻璃镜的大规模普及,铜镜逐渐被取代。铜镜既是古人用来梳妆照面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纹饰精美、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唐代是铜镜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纹饰丰富多样。当时主要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镜、海兽镜、瑞花镜、花鸟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和特种工艺镜(如金银平脱镜、贴金银镜)等。而其中的海兽葡萄镜最引人注目,其纹饰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甚至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多谜之镜”(孙玉洁:《“多谜之镜”——唐代海兽葡萄镜》,《艺术市场》,2011年11月)。一直以来,海兽葡萄镜在我国各地都有出土,是唐代铜镜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海兽葡萄镜的特征与来源
海兽题材图案,是唐代铜镜纹样代表,主要源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其他神兽的造型,大多取材于现实动物,形状似狻猊、狐狸,有时也似马,或与孔雀、蝴蝶、鸾鸟、雀鸟相搭配,并称为“海兽”或“瑞兽”等。葡萄,又称“葡桃”,汉代时由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是西域的象征,曾在古波斯、拜占庭帝国广为流行。我国对于葡萄纹纹饰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在文化史上,葡萄与石榴相近,都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詹秦川、李睿:《浅析唐代瑞兽葡萄镜纹饰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思想》,《艺术与设计》,2009年4月)。海兽葡萄镜流传时间较长,除了在初唐和盛唐盛行以外,在唐末、五代、两宋、元明,均有其仿制镜。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1959年新疆民丰出土了东汉时织有精致人兽葡萄纹的彩罽及走兽葡萄纹绮。前者偏重西域特色,后者走兽图案为中原特色,可以看出最迟在东汉时,西域已存在两种风格的海兽葡萄纹饰。唐代,海兽葡萄纹才出现在铜镜上(杨昔慷:《海兽葡萄镜的初步研究》,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藏海兽葡萄镜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收藏铜镜中有海兽葡萄镜十余枚,年代为唐和宋,本文精选颇具代表性的六枚铜镜,与读者共赏。
六枚铜镜中,有四枚是唐镜,做工繁复、纹饰清晰精美、料厚重、体量大;另外两枚为宋代海兽镜。
图1
唐伏兽钮海兽葡萄镜(图1),圆形,伏兽钮,直径12.3厘米,缘厚1.2厘米,重647克。兽钮写实,凸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高浮雕五只海兽,丰腴浑圆,昂首抬前足,后足伸展,交替攀援葡萄枝实,绕镜钮作同向奔驰状;外区葡萄枝实错纵交缠,配置八鸾鸟,或展双翅鸟瞰飞翔,或振翅前行,依次配置,旋看此镜外区的八鸾鸟,似扇动翅膀优雅飞行;最外缘采用浅浮雕技法饰草叶纹一周。
该镜胎体较厚重,呈银灰色,虽历经千年,镜面仍光亮可鉴。镜背布局规整,运用对称、均衡、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采用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高浮雕表现海兽鸾鸟与葡萄,辅助花草枝叶则以浅浮雕来刻画。加强了纹饰的立体化与视觉冲击,高低有序,层次丰富,纹饰要素和谐统一,突出图案的虚与实,形成韵律之美。
从所藏的唐镜可以看出,自然界动植物的形象,逐渐被唐代工匠灵活塑造成铜镜的纹饰,比如葡萄、莲花、石榴等花草,禽鸟、鸾鸟等动物,图案相较以前更加写实。
图2
唐八瓣菱口海兽葡萄镜(图2),唐海兽葡萄镜中菱花形镜存世量少,较为珍贵。八瓣菱花口,半球形钮,直径14.1厘米,缘厚0.35厘米,重270克。分内中外三区,内区呈八瓣葵口,内饰四海兽与葡萄枝实;中区八瓣葵口纹,内饰葡萄枝实;外区饰有八朵团云纹,窄缘。线条具装饰感和节奏感。
图3
唐伏兽钮海兽葡萄镜(图3),圆形,伏兽钮,直径12厘米,缘厚0.7厘米,重336克。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海兽攀援葡萄枝实,内外区之间凸棱,外区葡萄枝实错纵交缠,配置六鸾鸟。锯齿纹缘。此镜相比图1的那枚镜,虽然直径相近,但厚度与重量远远不及,配置的兽与鸾鸟数量也要少,时代要晚于图1那枚。
图4
唐五海兽葡萄镜(图4),圆形,伏兽钮,直径10.3厘米,缘厚0.9厘米,重288克。双线高圈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五海兽同向攀援葡萄枝实,外区较宽,肥厚叶瓣与葡萄果实错纵交缠,窄素缘。
图5
宋海兽葡萄镜(图5),圆形,圆钮,直径9.9厘米,缘厚0.7厘米,重199克。分内外两区,内区四海兽绕钮奔驰,海兽之间填充葡萄枝实,外区饰六组葡萄枝实,相间配置3奔兽,3飞凤,错纵交缠。内外区之间凸棱,镜缘斜立锯齿纹。
图6
宋海兽葡萄镜(图6),圆形,圆钮,直径5.3厘米,缘厚0.6厘米,重79克。此镜分内外两区,内区四海兽同向攀援葡萄枝蔓,外区较肥厚叶瓣与葡萄果实交替配置,窄素缘。
通过上述铜镜对比可知,宋海兽葡萄镜体量较小,镜缘较薄,从选取的参照物来看,仅为唐镜厚度的一半,纹饰做工也略粗简。
海兽葡萄镜的艺术特色
唐代铜镜纹饰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浮雕、排列、节奏、线条等几个方面,将古人审美的变化、艺术情趣的变迁展示在方寸之间。
海兽葡萄镜共同的纹饰特点是在镜背采取满花式的构图,采用高浮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纹饰以海兽或禽兽与葡萄枝蔓为主题,细密冗繁,呈内外两区布局,内区为海兽,外区为飞舞的蜂蝶、鸾鸟等,内外区布以葡萄蔓枝叶实。
圆形是海兽葡萄镜最多的器型,在中国古代,圆形是丰满、完整、美好与富足的象征,有团圆与祥和的寓意。在唐代,受其他金属制造业影响(特别是金银制造业受西亚影响),铜镜工匠制作出了菱花形、葵花形镜,稀少珍贵。
隋晚期到唐初期,受西方影响,铜镜纹饰发生了变化,如早期龙虎镜拘泥于程式化的动物纹饰图案,后来则是生动、复杂的海兽葡萄图案。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整个古代铜镜中的佼佼者,体现了铜镜的艺术特色与工艺水平,也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作者: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