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玉平向青少年舞台美术训练营学员展示国内舞美大师手绘案例。
易玉平一行与Rubu’Qarn戏剧和表演艺术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易玉平与研修班学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
青少年舞台美术训练营学员认真听讲。
7月18日凌晨1时许,银川舞美学会会长易玉平的微信还在不断响起,来自摩洛哥的阿普杜拉·赫姆先生需要4112张剧院座椅,希望他能帮忙联系中国制造商。
作为中国-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研修班的执办单位之一,银川舞美学会在阿拉伯国家颇具影响力。多年来热心研修班活动的易玉平,以对舞美的真诚与热爱,不仅赢得了阿拉伯舞美行业的尊重,还打开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文化艺术交流的一扇“新窗”。
今年9月,第十一届中国-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研修班又将在银川举办,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舞台技术交流将更进一步。
中阿舞美“老熟人”,他微信里有60多位阿拉伯国家好友
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上海东路的一栋公寓楼上,有一间银川舞美学会的临时办公室。
63岁的易玉平声音浑厚,当他走到我们面前时,没人会想到,他从小种下的竟是文艺的种子。“当时我可是宁夏高考艺术类文化课第一名呢!”往事如风起,易玉平仍充满自豪。
易玉平原是银川杂技团的演奏员。1986年6月,该团到上海巡演,负责舞美的同事因急事回了银川,情急之下,领导让易玉平“临危受命”。没想到,一次“意外”开启了他的舞美之路。
1987年,银川说唱艺术团组建,易玉平负责舞台音响、灯光等工作。2007年,银川市筹拍大型原创舞剧《月上贺兰》时,他已是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舞美技术部主任。
采访时,易玉平的手机微信不断响起。一个个国外友人的名字进入眼帘:艾书宁、哈米德、阿德南……
“我微信里存了60多位阿拉伯国家友人的名字,我们经常交流,有关于交流互访的,有关于舞美设备的。”易玉平“轻描淡写”地说。
对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家的舞美从业者来说,易玉平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大家都叫他“Mr.Yi”。如有国外好友相邀,易玉平则会熟练地说句“舒克兰”,随后右手掌放在胸前、微微低头闭眼——这是阿拉伯人深刻致谢的方式。
前几天,易玉平刚从阿联酋沙迦回来。
7月1日至7日,由阿联酋沙迦Rubu’Qarn戏剧和表演艺术中心主办的青少年舞台美术训练营在沙迦举行,易玉平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师罗林、庄兆法,受邀前往进行舞美技术领域的授课和交流,为当地观众带去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验。“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舞台灯光设计方面的知识,收获很多。”该中心演员努尔·贾西姆说。
Rubu’Qarn是沙迦儿童协会、沙迦青年协会、沙迦 Sajaya女青年协会和沙迦能力发展协会的总称,在阿联酋很有影响力。“学术交流活动已成一项民心工程,所到之处,都能看到阿拉伯人对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友好笑容。”易玉平说。
文化交流“圈粉”,中国不断接到阿拉伯国家相关“订单”
“前两天我和迦太基国际戏剧节总导演见面,他要我推荐一些优秀的戏剧节目,你把银川剧院网址链接发我。”
7月16日,卡塔尔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迈哈德给易玉平发来信息。迈哈德是第十五届阿拉伯戏剧节导演,希望能与宁夏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如今,中国-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研修班已成为中阿多向交流的重要平台。
早在2019年1月,易玉平就组织国内专家出席第十一届阿拉伯国际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方代表团在开罗歌剧院和黑匣子剧场开设工作室,举办了8场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同年,受邀参加在突尼斯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国家迦太基国际戏剧节。
“明年1月将在阿曼举办第十五届阿拉伯戏剧节,银川舞美学会已收到邀请,我们也将联系国内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参加。”易玉平介绍。
今年6月,在易玉平的邀请下,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李佩红首次出访阿联酋。“易会长对阿拉伯国家文化很了解,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让我们的师生走出去。”李佩红说。
文化交流带来产业合作,中国文化产品不断接到来自阿拉伯国家的订单。
“2017年,摩洛哥一家主营剧院、会展场馆机械设备销售及安装的大公司法人阿齐兹·海沙姆参加了第五届研修班,在广州、佛山考察文化设备生产企业后,很快成为这些企业的客户,如今已达成两三百万美元的供应项目。2023年研修班在埃及举办,开罗大剧院与中国企业签订了100万美元的活动舞台购销合同。”
通过中国-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研修班“搭桥”,国内文艺院团、舞美设备厂家共实现外汇收入1055万余美元,为双方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丝路一家亲”,7月4日,借青少年舞台美术训练营举办之机,易玉平为阿拉伯剧协送上书法作品。
短短五个字,成为中阿文化艺术合作最好的见证。
10多年双向奔赴 研修班已培训14个国家近300位学员
“最近我正忙着准备今年9月举行的第十一届研修班,届时将有来自沙特、阿联酋、利比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等国家的20余位学员来银川。”易玉平边说边整理资料。
这是银川舞美学会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研修班,为期15天。
2012年8月1日,中国-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研修班在银川开班。2014年6月,文旅部要求宁夏文旅厅及银川市政府将该项目打造成展示中阿友谊、推动中阿合作的“一带一路”精品文化项目,由银川市文旅广电局承办,银川艺术剧院和银川舞美学会共同执办。
随着项目的推进,中国舞美技术在阿拉伯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2016年,银川舞美学会与阿拉伯剧院协会(驻地在沙迦)签署合作协议,阿拉伯剧院协会每年向研修班推荐选派15位学员。2023年,研修班走出国门到埃及举办,当地100余位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发来感谢信,感谢银川市政府十余年来对活动给予一以贯之的帮助和支持。
“举办第一届中国-阿拉伯国家舞台技术人员研修班时,只有4位阿拉伯学员参加,后来人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届达100多人。至今,已培训了14个国家近300位学员。”易玉平介绍,“来银川后,他们不仅学习舞美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学习常用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广交中国朋友。他们一致评价‘研修班课程安排切合实际,专家授课水平高、方法得当,服务热情周到,在银川生活学习很愉快’。”
研修班也成为阿拉伯国家了解中国、了解宁夏的新窗口。学员回国后,其经历和感受被多种形式传播,有的写成书,有的在报刊上发表,有的制作成图片影像等。
阿尔及利亚籍学员哈米德是第三届研修班学员,回国后,他在《阿尔及尔日报》上发表了《我所看到的全新中国》一文,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银川的市井烟火、北京的长城故宫、中国的民俗生活,都被他用文字记录下来。近两年,来自约旦、摩洛哥、突尼斯的3位学员,先后将子女、亲属送到北京、哈尔滨、银川学习。
“Rubu’ Qarn艺术总监阿德南·塞卢姆2018年来银川参加研修班,现在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易玉平说。(记者 文/倪会智 图/见习记者 孙郑涛摄于阿联酋沙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