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不行,绝对不行”
京剧《红高粱》:这部“心剧”很宁夏
2024-12-20 07:41:14   
2024-12-20 07:41:14    来源:新消息报

从主演到群演,每个人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供图

京剧《红高粱》剧照。 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供图

演员们在认真排练。 记者 韩胜利 摄

  作品档案

  京剧《红高粱》,由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有限公司匠心创排,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由贾璐编剧,李慧琴导演,张曼君担任艺术指导,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刘京、著名京剧演员蓝天领衔主演。

  A

  “不行,绝对不行”

  第一版《红高粱》被刘京全盘否定

  12月18日,宁夏人民剧院三楼京剧院排练厅传来婉转悠扬的曲调和唱腔。

  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刘京正带领中青年演员排练京剧《红高粱》。

  “虽然该剧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观众觉得很好,但对艺术创作者来说,还不够完美,在唱腔和念白上还要改动,群众演员的戏也要再丰富一些。”刘京说,“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无止境,任何一出戏,只要想去提升,就有空间。”

  6年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被诸多“大家”陆续搬上舞台,有评剧版、豫剧版、舞剧版和歌剧版。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为何还要尝试将这部文学经典改编成京剧?

  “2018年,我在文旅部挂职,借助这一平台对全国戏曲创作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我的艺术创作也有了很大的启发。”刘京回忆,她当时就想拍一出好戏,“纵观全国各院团艺术创作,京剧创新尤其少,于是就为自己设定了课题。”

  “第一次看评剧《红高粱》,感动得泪流满面。后来专程带院团演员赶赴浙江又看了一遍,感觉特别震撼,毅然决定将它搬上京剧舞台。”刘京用了一年时间思考,决定迎难而上。

  京剧《红高粱》创作困难重重。最初,总导演建议可选择移植评剧版,历经两月辛苦完成第一稿,搬上舞台后,刘京一看,“不行,绝对不行,这和评剧几乎一样,也不是我要的东西。”在与主创人员纠结、争论中,刘京全部否定,决然地画上了休止符。

  当时正值疫情,休整一年后,他们着手重拍。

  刘京带着演员多次往返银川、山西,与导演反复商讨。“我发现剧本中为女主角写了大量唱词和念白,反倒把男主角十八刀戏份给削弱了,这显然不行。能打动并引起观众共鸣的,应该是团结、民族力量。”在讨论剧本时,刘京不断跟编剧贾璐沟通、修改,最终作品尊重了刘京的意见。

  B

  “一个唱腔,我学了3年”

  刘京精益求精完美诠释“九儿”

  “这次,唱腔出来后,太创新了,我彻底唱不出来。”

  大家听后各种说法都有:像地方戏、二人转、豫剧……

  她一气之下将所有唱腔退回去,重新找唱腔老师。刘京学了两套唱腔,唱词量非常大,每天练到半夜。“学第二套唱腔后,又觉得缺少一种味道,也不舒服。当时就觉得我在唱腔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为此,刘京也得罪了两位老师。

  最后刘京遇到作曲家沈鹏飞,他3次来宁夏,不断与刘京沟通示范。

  “学这个腔的时候特别难,感情不到位,就唱不出来。”刘京排练中,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情感不够深厚,对人物体会不到位。

  “一个唱腔,我学了3年,才能给自己打70分。直到今天,我还在电话中与沈老师沟通唱腔。每次练习,都会有新的感受和体会,而且感觉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我特别感谢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这部戏对中青年演员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排练时,请来舞蹈老师对群演做了大量形体训练。“以前拍传统戏,除主演外,群演基本不做表演,但这出戏,导演要求所有演员都要进入角色,还要有现代舞蹈技能和生活情感。”刘京说:“我在塑造‘九儿’这个人物时,难度也非常大。用了近4年时间排练,到今天,自己才觉得刚刚定位。”

  剧中人物在不断成长,戏曲演员要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小花旦、花衫、青衣、老生、小生等,刘京最终凭借高超的艺术技巧完美诠释了“九儿”。

  C

  从创作到演出历时5年

  唱腔被写入中国戏剧学院教科书

  从创作之初到搬上舞台,历时5年。

  “这部戏是老中青演员用汗水、血水、泪水创作出来的。”

  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系中国京剧院四团。

  刘京动情地说:“老四团精神就是吃苦耐劳,我身上流淌着几代老四团的血液。”排练期间,她全身心投入,长时间跪搓,膝盖磨破了都没察觉,直到洗练功服时,才发现裤腿上有血迹。

  2023年6月,京剧《红高粱》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资助项目在宁夏首演,公益演出10场。这是一部适合各年龄段观众的京剧作品,既能让年轻人感受京剧艺术审美和时代价值,又能让老一辈观众接受并回味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情感。在公益演出时,一名小学生看后流着泪离开,第二天又带着同学来看。今年,这部戏在成都、北京、上海等地展演,获得好评。

  老四团元老、央视编导刘连伦评价:1964年宁夏京剧院在京上演《杜鹃山》享誉京剧界;今年再次进京演出《红高粱》唱响北京城。六十载,宁夏京剧院前赴后继,人才辈出,可喜可贺。

  京剧《红高粱》唱腔被写入中国戏剧学院教科书;刘京一人融入花旦、花衫、青衣、老生等多个行当,塑造了现代戏人物,成为全国样板。

  有观众评价:“这出戏很宁夏!”

  刘京表示认可:“宁夏虽然是小省区,但也恰恰因为这样的环境,培养了演员的全面性,这在全国来说是一大亮点。”

  京剧《红高粱》是一部用心之作,导演李慧琴当初在创排时,就给剧目定位是一部“心剧”。这个心,是“走心、用心、尽心”。刘京表示,这也是京剧院在现代戏创作方向上的又一次探索。京剧需要大家共同呵护和传承,期待与更多年轻人一起,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带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永葆生机与活力。(记者  陈秀梅)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