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诗行宁夏阅古今”系列报道之①|走出《诗经》,山水固原又“采薇”
2025-01-16 17:28:55   
2025-01-16 17:28:55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开栏的话

  《诗经》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汉武帝时设立“朔方郡”,唐玄宗时设立“朔方节度使”,后者治所就在今日宁夏境内。朔方,成为宁夏古称,千年古韵浓。

  宁夏,从诗中走来,又向诗中走去。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在《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唐代诗人韦蟾咏赞的“塞北江南”,后来被化用为“塞上江南”。宁夏新标签中,富庶气息足。

  诗行宁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遇见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塞上江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今起,宁夏日报推出“诗行宁夏阅古今”系列报道,以古诗为楔子,按照成诗年代渐进式回溯塞上开发历程,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宁夏元素,廓清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展现美丽新宁夏的时代风采,吟唱写在大地上的壮美诗行。

    在《诗经》名篇《采薇》中,士卒随手采食巢菜,折射古塞生态之优。新时代,固原生态复兴,在绿水青山中“采集”到更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走出《诗经》,山水固原又“采薇” 

宁夏日报记者 李雪 手绘

  “你们应该和我一样,想象不到这里竟然就是当年娃娃们一心想要逃离的穷山沟:‘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在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中,马得福率一众主人公重返涌泉村,面对老家生态好景,响起上述画外音。这是剧中人向观剧人的灵魂倾诉,生态变化之快颠覆所有人想象,引发剧内外共情。

  “20多年的时间,我们收获了青山绿水的西海固。”如马得福所言,“塞上处处是江南”的理想正在不断照进现实。然而,剧中一代人光阴,远不能涵盖西海固生态之变全部。

  固原,地处西海固核心区。倘若,把固原三千年山水,绘成一幅幅历史地理画卷,前后生态底色迥然:从“绿肥黄瘦”到“绿瘦黄肥”,再成“绿肥黄瘦”。

  诗中有画。让我们神游于诗中固原,透过历史长镜头,欣赏历代固原山水,比对今朝生态之举,探究山水固原背后的人与自然关系。

西周:“卉木萋萋”大原春

  薄伐猃狁,至于大原——《诗经·小雅·六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新年伊始,宁夏诗词学会会长张嵩打开《诗经》,在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采撷有关宁夏的古老诗行,抚今追昔。

  “《六月》里的大原,就是今天的固原地区。”张嵩说,三篇诗作讲述的都是西周王朝与北方民族猃狁的战争,皆有对固原及其以北地区自然风光的生动描写。《采薇》,是我国边塞诗的开山之作,刻画了出征时杨柳飘荡、班师时雪花纷飞。《出车》中,周朝军队凯旋,行进在春日大原上:花木丰茂,黄鹂鸣翠,女子采蒿。

  《诗经》中的水草丰美,与1972年被联合国认定的那个“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两个固原相去甚远。改革开放以后,又迎来第三个固原:通过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400毫米降水线绿化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终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如今,固原森林覆盖率已达17.74%,森林面积占全区的35.1%,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以上,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全国32个内陆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


黑鹤翩跹水草间。

  山水换新颜,固原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之一新。

  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地处六盘山余脉之下,河谷蜿蜒而过,山清水秀。2024年,又建成乡村农文旅融合休闲体验地,发展民宿、研学、菌菇等多项产业,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500人次以上。

  文旅兴,双泉村再添100个就业岗位,让更多村里人就近上班。年过半百的村民李小琴则是自主创业,她在村上开了一家小面馆,每个月净赚上万元,忙得风风火火,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做家务、农活的家庭妇女了。

  南北朝:“高平牧马”水草足

  “走马山之阿!”南北朝大臣董绍作《高平牧马诗》,首句咏叹群马在山间奔腾的壮观景象。

  张嵩说,当中国历史从周朝演进到南北朝后,固原时称“高平”。从两汉到隋唐,这片土地水草丰美,被开辟为国家牧场,董绍在此为国牧马。至今,固原还有叫“马场”“大马庄”的地方。

  2003年5月,宁夏全境实施封山禁牧。在固原,“走马山之阿”的诗中情景,已成历史烟云,更被新时代52座国有林场所取代,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护山植绿的转变。

  原州区叠叠沟,不是一条沟的名字,而是20多条沟的统称,取“层层叠叠”之意。其中,就有一条“和尚沟”,早年间沟内植被凋零,名副其实。叠叠沟原住民李保华说,那是村民偷伐树木、私挖药材的缘故。后来,叠叠沟林场成立,当地村民也尽数搬迁,让这里的生态越来越好。“过去的‘秃头沟’,现在成了‘风景沟’,怎么也看不够!”

  1月13日,记者走进叠叠沟林场,满目苍翠:林场植绿20多年,抚育山林8.15万亩,现在到了无地可植的地步。林场抚育间伐1万多亩山林,使山林密度从“最大”调整到“最优”。叠叠沟林场场长徐宏福说,叠叠沟林场森林覆盖率达52%,为半阴湿气候:年降水量可达900多毫米,比5公里外的市区多了1倍,气温低了3度,密林深处还冒出潺潺泉水。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固原市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换个角度,俯瞰固原生态“大手笔”,惊喜更多:旱作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地指纹”,“纯手工”打造的整地林带可绕赤道三圈半……2024年夏季,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艺术顾问,40位国内知名画家齐聚固原,现场临摹绿水青山。

  山水固原,万类竞自由。在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增加到81万亩,无脊椎动物种类增加到3736种,并形成一条长达300公里的动物迁徙通道。

明朝:屯田“为最”生态衰

  “古来天府称秦洛,风物而今大不然。人依荒原悲赤地,市如寒食少炊烟。”明末进士阮以鼎寓居隆德,作诗《寓隆城公署有感》,感叹古时天府之地已尽显颓败:草木不生,人烟凋零。

  “明代初年‘屯田遍天下,而西北为最’,让固原生态环境遭到致命破坏。”在《宁夏历代生态环境变迁论述》中,作者薛正昌如是分析,明代屯田,宁夏有军屯、民屯、商屯等多种名目,还常常有始无终,连年抛荒,让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2000年以来,固原汲取“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历史教训,累计退耕还林260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四成,彰显“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大智慧。

  在西吉县田坪乡大岔村,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漫山遍野种起了杏树。2012年以来,村民牛宝义林下养鸡,去年出栏5万只,净赚40多万元。“我们养的是‘跑山鸡’,收购价比普通肉鸡高了一倍,还不愁卖,都是客户上门收购。”牛宝义说,牛凯军等5户老乡以林权入股,分红外加卖杏,户均年入1万元。


泾源县二龙河。

  今日固原,一处处“桃花源”,不再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一座座“杏花村”,也不是杜牧看到的酒家。这些诗中美景蜕变为“春华秋实”的现代产业——春花旅游和秋果加工。

  仅彭阳县,就有山桃38万亩、山杏35.2万亩、红梅杏8.2万亩,山花面积超过80万亩。2024年,第二十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就在彭阳县开幕。当年宁夏六盘山山花月,固原引流121万人,旅游创收4.8亿元。

  河北安国人姜硕举家远赴隆德县办厂,看中的就是六盘山地区近120万亩山桃、山杏资源。果企提取果仁后,还从果仁外皮提取抗癌物质,并将果壳加工成工业活性炭,为当地广大留守人员开辟创收新路径。姜硕说,当地有一对老夫妻,连摘1个多月山桃山杏,果核就卖了2.8万元。

  据固原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杨宏伟介绍,2024年,固原农户采摘山桃、山杏、柠条籽约8万吨;饲养林禽84.8万只、林蜂10万群,种植林药、林菌等10.2万亩。户均生态经济增收2260元。

今朝:“富春山居”出画来

今朝固原,没了西周时的兵戎相见,也无南北朝时的牧马山间,更无明朝时的屯田无数,而是不遗余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固原,从历史深处走来,抖去尘埃,再披锦绣见芳华!(宁夏日报记者 杜晓星/文 李雪/手绘 固原市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