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社火无语 油彩有声
2025-02-12 16:09:15   
2025-02-12 16:09:15    来源:固原日报

  苏维童正在潜心创作

  一张张脸谱都需要精心勾勒

  恶来:商代《封神台》剧目人物。勾酷黄破伤脸。

  邓九公:商代《伐西岐》剧目人物。粉红对脸。

  二郎杨戬:商代《劈华山》剧目人物。金脸膛,额开一天目。

  方弼:商代《十绝阵》剧目人物。

  社火脸谱,脱胎于远古先祖祭祀时用的图腾面具。因为先祖们崇拜的图腾相对比较固定,所以面具上的图案就有了约定俗成的范式,这种范式加以综合和归类,就是脸谱的雏形。随着雕刻及绘画技术的发展,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渲染,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社火脸谱——隆德社火脸谱。

  “社火是个哑巴戏。”苏维童用这句话来强调社火脸谱绘制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在民间流传上千年的民俗活动,社火表演本身是无声的,即便锣鼓喧天,社火演员们也始终双唇紧闭,仅凭一招一式和多彩的脸谱,以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将一个个激昂壮烈、缠绵悱恻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苏维童,这位自治区级和固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氏社火脸谱传承人,便是一个用脸谱“讲故事”的人。

  (一)

  80岁的苏维童,老而弥坚,思维缜密,说话有条有理,在隆德县文化城经营着一家名为“伍笔堂”的画廊,每天写写画画,排遣时光,创作的书画作品屡屡亮相,家乡人文、世俗情怀都在其中,令人赞叹不已。对于家中传承了五代的社火脸谱,苏维童视作珍宝,收藏整理、描摹绘制,继承发扬、孜孜以求,每个脸谱的故事都在心中。

  苏维童幼年时,每逢年节,隆德县沙塘镇十八里村社火的策划、装扮集会全在他家“扎窝子”,所表演的地摊戏脚本和台词都由父亲编撰,服装道具父亲也是行家,他一手设计制作,脸部化妆也责无旁贷地承接过来,因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绝技。到了八九岁时,苏维童已经可以给父亲帮忙,父子二人齐上阵,把年热热闹闹地装扮起来。

  社火一大早出街,凌晨四点就要化妆,往往两点钟就得准备。最关键的是调兑颜料,把鸡蛋清、蜂蜜、冰糖水与矿物质颜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要保证在化妆的时候不干不湿刚刚好,苏维童年龄虽小但悟性高,做起来游刃有余。

  再大一些,苏维童已经能撇开父亲单独“打花脸”,也就是给社火演员画脸,“刷刷刷几笔,一个脸就能画好。”因为基本功扎实、出笔快,方圆十里八村,甚至沙塘镇上的社火都是苏维童一手包了画,乐此不疲,沉醉其中。究其原因,源自他热爱这门手艺。

  (二)

  苏氏社火脸谱,至今已传承了五代人。

  清朝同治年间,苏维童的高祖父逃难到陕西省麟游县辛家河湾给人做工,他原本就是淡泊功名、爱好戏剧曲艺的庄户人,接触到一些民间艺人和脸谱时,格外珍视并留意收藏,后来返家时带回部分脸谱。自此,家中对脸谱的爱好传承下来。由于画脸谱要动笔、设色,到了苏维童爷爷这一辈,又繁衍出了传统书画脸谱;至苏维童父亲这一辈,已收集、创制社火脸谱300余幅,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损毁丢失,仅留下来30幅图谱。到了苏维童这一代,他竭尽所能搜寻整理、集结创绘,1998年,他追忆描摹出遗失脸谱近300幅,先后被区、市、县级各类刊物选载刊登,发行全国;2000年,其中的典型图谱被国家邮政部印制为《中国·宁夏·隆德艺术作品》明信片。

  “红色忠义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豪侠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官”,画了多年脸谱,这些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用色口诀,此外,眉、眼、口也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色彩和样式。在这些基础上,还可根据不同的人物进行不同的脸谱设计,在一些色彩、图案、线条穿插变化等细微之处,见识绘画者的功力。

  苏维童创绘的二十八星宿象形脸看起来尤有趣味。他利用写意手法,加入寓意性的纹饰和色块,角木蛟、亢金龙、尾火虎等人物跃然纸上,造型粗犷、色彩浓烈,夸张中不失灵动,复杂与细腻共舞,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原始、清新、自由之感。

  “画脸谱,要对一个人的历史故事、善恶忠奸掌握得非常清楚,如果没有翔实的历史资料,想画好脸谱是十分困难的。”苏维童说,因为社火是一种民间活动,所以其脸谱的刻画与民间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如此,在刻画的过程中,日月星辰、阴阳五行、太极八卦、书法绘画、工笔写意都得到了巧妙地运用。

  为了能更加地吸引人,并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除了绘制装裱在纸上的脸谱,苏维童还将现代制作元素揉进脸谱中,把社火脸谱制成了可以穿戴的面具。出型、勾线、上色……一个面具往往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如今,对此感兴趣的人并不多,但苏维童仍然在坚持制作。

  (三)

  “我打小崇拜关羽、徐延昭、张飞这些人物,女性人物喜爱陈仓女,因为她爱憎分明、勇猛执着。”虽已是白发之年,但苏维童依然兴趣百倍地勾画好每一张脸谱。

  苏维童端坐在椅子上,手持画笔,在一张张脸谱上精心勾勒,将古老的传说、先辈的智慧与时代的情感,都融入这一张张脸谱之中。暖阳洒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满头银丝整齐地向后梳着,眼眸虽不再明亮,却藏着历经沧桑后的温和与淡然。写写画画一辈子,饱尝了冷暖,看尽了沧桑,他总是低调、谦逊,锲而不舍地追求着自己的爱好。(李慧 赵昱杰 李智华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