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定于5月18日发行《丝绸之路文物(三)》特种邮票,固原博物馆凸钉玻璃碗位列其中。
“再过几天,我将有一个新的打开方式。”5月14日,在固原博物馆展柜里的我已经开始期待自己全新的亮相方式——中国邮政定于5月18日发行《丝绸之路文物(三)》特种邮票,1500多岁的我是登上4枚邮票的原型形象之一。
我是凸钉玻璃碗,一件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珍贵舶来品。萨珊王朝的匠人使用当时的传统技术制造了我,驼队载着我穿越西域风沙,最终,我成为北周大将军李贤的珍藏,后长眠于固原的土地之下。直到1983年,考古工作者的手才轻轻拂去尘土,让我在固原博物馆重获新生,成为国宝级文物。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见证者,每年超过30万人次游客来到固原博物馆,在我面前驻足欣赏。最特别的相遇,发生在2023年。
那天,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振仁站在我的展柜前,左看看、右看看,忽然眼睛一亮:“这14颗凸钉的排列,上下两圈错落有致,不正是鲁班锁‘阴阳相扣’的精髓吗?”
原来,马振仁正在设计一套丝路主题的益智玩具,我的凸钉结构给了他灵感。不久后,一款以我为原型的文创鲁班锁诞生了——它既借鉴了我的造型,又融合了古代榫卯的智慧。
更没有想到的是,奇妙的缘分还在延续。《丝绸之路文物(三)》特种邮票主要展现陆上古丝绸之路由西到东沿线的4件珍贵文物,我有幸被选中,但我并不是固原第一个登上特种邮票的“幸运儿”。早在2012年,我的“同馆好友”鎏金银壶就登上了《丝绸之路》邮票(4-3)。它同样来自北周李贤墓,壶身上的古希腊神话图案,讲述着“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与宁夏有关的特种邮票还有1996年发行的《西夏陵》和1998年发行的《贺兰山岩画》。(记者 乔素华 师 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