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快递
【西夏陵申遗圆梦】时光驻足璨星河
2025-07-12 14:27:46   
2025-07-12 14:27:46    来源:宁夏日报

                                文创雪糕原型源于西夏陵出土文物——鸱吻。

  4月29日,在“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系列推荐活动中,应用虚拟现实设备和人体动作捕捉等科技手段让观众能够“穿越”到西夏,开启一场探索之旅。记者 白茹 摄

  4月29日,上海历史博物馆人头攒动,来自西北的西夏文物与黄浦江畔的摩登气息碰撞。“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不仅带来123件珍贵文物,更联动宁夏文旅市集为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记者 白茹 摄

                           以西夏陵陵塔为原型制作的“塔灵灵”毛绒挂件。

  西夏陵,是时光留在贺兰山东麓的历史。

  静卧戈壁,夯土堆砌的棱角早已被风沙磨圆,却依然倔强地指向苍穹;北端地势开阔处,颇具规模的建筑群遗迹还残存着三进式院落的痕迹;32处防洪工程遗址,沟沟壑壑里绵延着治水智慧,有些如今仍在发挥作用;7100余件可移动文物在考古刷下苏醒,每道凹痕都是历史的生动注脚……

  翻开历史的长卷,总能看到熠熠星光。西夏陵,正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波光折射的亮点。在这里,时光如一位执着的译者,将西夏陵的故事细细誊写在岁月褶皱里,等待着被世界清晰看见。

  这一天,来了。

  圆 梦

  7月11日晚,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受邀在西夏陵见证圆梦时刻。耕耘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数十年,杜建录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很久了。

  “西夏陵申遗成功,不仅仅是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的增加,更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一种具有典型的交往交流交融意义类型的增加。”杜建录介绍,西夏陵作为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西夏考古遗存,其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实证了公元11至13世纪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特殊见证。

  “西夏陵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窗口,这也赋予我们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从世界遗产起笔,为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杜建录说。

  将目光投向深邃的中华文明历史深处,才能让我们扛起新使命,让世界更好读懂西夏陵。

  “西夏陵申遗成功,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历史逻辑的认识。”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彭向前说,西夏将本政权纳入封建王朝正统传承序列,宣称党项人也是黄帝的后裔,将党项人融入华夏黄帝血脉网络,接受文化意义上的“中国”,这些都表明西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彭向前认为,在新的起点上,对西夏陵的认识和定位,不仅要深入挖掘西夏陵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涵,更要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上,把西夏陵视作在国际学术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场所和载体。

  站在历史的维度,西夏陵是一个不断被认识、被讲述的过程,申遗成功后,将承载起更深刻的使命——不仅要展示西夏陵的独特价值,更要从当代视角、全球视角出发,构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叙事。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命题下,西夏陵成为涵养多元认同、凝聚民族精神、启迪文明对话的宝贵资源。”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夏研究》副主编张玉海说,西夏陵丰富了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多元维度,在促进文明对话、贡献中国智慧上意义重大。西夏陵所体现的“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等文明发展理念,正是中华文明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历史印证。

  跃 升

  晨光中,西夏陵景区游人如织。

  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交融的密码,西夏陵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西夏陵成功申遗极大地提高了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有助于银川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产业发展尤其是促进贺兰山东麓文旅融合发展带来契机、注入活力。”张玉海介绍,近年来,西夏文物展相继在上海、甘肃、陕西等地进行展出,搭上文物“顺风车”的宁夏特色农产品等也吸引了不少人。“相信随着西夏陵的名片越擦越亮,我区的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将会被进一步激活,‘解锁’更多发展密码,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张玉海说。

  “我们旅游人充满期待。接下来,到宁夏旅游的人数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宁夏三十二天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岩松说,一直以来,西夏陵就是热门景点。“乘着东风,我们也将丰富研学游、商务游、银发游、跨境游等产品供给,吸引更多游客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

  在西夏陵景区,文创新品、方寸银幕、XR探秘体验,都“活”了起来:戴上VR眼镜,走进阙台碑亭,穿越地宫墓室;在背包上挂上以西夏陵陵塔为原型制作的“塔灵灵”毛绒挂件……

  “世界文化遗产将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并通过自身造血,反哺遗产保护。”杜建录介绍,目前宁夏大学丝路宁夏文创中心已经开发了几百种特色文创产品,获得了150多种设计专利。

  “我们研发的目的不仅仅是生产商品,而是通过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符号,让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绽放时代芳华。”杜建录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要从世界遗产的层面思考:如何带动更多可触碰的历史遗产在新时代持续发展,以文彰旅,以旅塑文,串珠成链,在塞上大地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图景。

  以西夏陵为窗,下一站,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必将被世界重新认识。(记者 陈瑶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