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8日,在青岛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宁夏诸多文学作品首次集体亮相,与国内多家头部平台达成合作,西海固文学更是以独特的版权资源备受关注。
16日,黄河国际版权交易平台与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世纪超星达成战略合作,将宁夏文学版权资源进行系统性“打包”输出。其中,北京世纪超星签下订单,获得宁夏文学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3年授权,为全国数字图书馆提供优质数字阅读服务。
“西海固文学承载的黄土高原文化基因、深刻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备影视改编、文创开发、国际传播的巨大潜力,其版权资源通过专业的版权运营可实现价值最大化。”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杨志坚说,“我们将建立宁夏优质版权资源库,提供精准的版权确权与价值评估,让‘好内容’拥有‘好身份’。”同时将通过线上交易系统实现版权信息查询、交易撮合、资金结算的“一站式”服务,线下联合全国渠道资源举办宣推路演,引入出版、影视、互联网等领域的优质投资方。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则亮出“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招牌,该平台以10种语言推送文化产品,助力西海固文学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10月17日,西海固文学亮相版权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版权价值转化项目”路演展示了其在有声书、影视、文旅等方面的转化实践,吸引百余位业界嘉宾关注。当天,宁夏黄河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等多家机构进行版权交易与服务生态合作签约。
版博会期间,西吉县杨河村木兰书院被授为“西海固文学版权转化示范基地”,意味着西海固文学版权转化进入机制化、规模化探索的新阶段。“将尽快对作家作品进行版权资源梳理,积极对接影视公司与动漫工作室。同时借助明年闽宁协作30周年契机,召开闽宁合作题材创作座谈会,用版权产业力量托举文学繁荣。”西吉县作协主席、木兰书院创办人史静波表示。
据悉,目前在全国公开发表作品的西海固作家超过500人,发表作品超3000万字,仅西吉县就有1600余人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座尚待深度开发的版权富矿。“通过版博会搭台,我们将逐步构建起覆盖版权保护、管理、运用等全链条的工作体系,深入推动西海固文学优质版权资源价值转化,让宁夏故事以版权为翼飞得更远、传得更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倪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