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点微光,汇聚成星河,以爱之名,托举起一个个稚嫩却充满无限可能的梦想。
2025年5月14日,宁夏吴忠市的“爱心姐姐”杨彦国又一次踏入了同心县王团镇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小马同学的家门。这一次,她为小马送来了期盼已久的礼物——一双崭新的运动鞋和一副羽毛球拍。放下礼物,杨彦国熟稔地和小马聊起近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并耐心辅导起他的功课。“这已经是我第十一次来看小马了,能陪伴他学习成长,我也感到无比欣慰。”杨彦国向团同心县委工作人员分享道。这段温暖的陪伴情谊,源于宁夏共青团发起的“点亮微心愿”公益项目。该项目由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具体实施,旨在通过设计开发的“宁团团 微心愿”小程序平台,精准对接6至14岁困境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认领,切实解决孩子们的实际困难,将点点微光汇聚成爱的暖流。
精准发现:“微心愿”照亮隐秘角落
西部计划志愿者陆月的故事,正是项目精准发现机制的生动注脚。
一次,陆月在平台上认领了一个特殊的心愿:一个叫子恩的小女孩希望有位“爱心姐姐”陪她看场电影。在陪伴中,陆月走进了子恩的世界——妈妈因病卧床,爸爸是忙碌的“外卖小哥”,无暇陪伴女儿。更令陆月动容的是,在后续接触中,子恩悄悄透露了另一个心愿:一个大大的保温杯。她希望爸爸在寒风中奔波时,能随时喝上一口热水。陆月立刻在平台上匿名认领了这个心愿,并主动将子恩的家庭困境和心愿告知了团组织,为这个需要更多关注的家庭争取了持续帮扶。如何精准捕捉这些散落在角落的“微心愿”?宁夏共青团着力健全困难发现机制,将目光聚焦于“困中之困”。项目主要面向生活困难青少年、病残疾青少年、服刑涉毒人员子女、烈士子女等特需关爱群体。这些“心愿”既可能是价值不超过300元的物品,也可能是亲情陪伴、学业辅导、心理关爱等无形的温暖服务。征集方式也灵活多样:一方面是社会化的自主申报,青少年或志愿者可通过“青年来信”机制、12355热线等渠道提交心愿;另一方面是组织化的推荐,依托学校、村(社区)的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志愿者等一线关爱力量,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进行“心愿”推荐。这种“身边人推荐身边事”的模式,确保了受助对象定位精准,需求真实。正是像陆月这样深入基层的志愿者,成为了发现“隐秘心愿”的敏锐眼睛。
爱伴成长:“爱心哥哥姐姐”点亮心灯
“点亮微心愿”的魅力,不仅在于满足物资需求,更在于那份持续陪伴带来的力量。在校大学生张馨悦的经历便是最好的诠释。一个暑假,她尝试参与了一次陪伴关爱类“微心愿”,那份帮助他人带来的充实感深深打动了她。她随即加入“爱心哥哥姐姐”队伍,与吴忠市的困境少年小杰结成对子。“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张馨悦分享道,“里面记录了小杰的喜好、我们相处的点滴,还有他一点一滴的变化。这让我能更好地走近他,理解他。”这份用心投入的陪伴,也感染了张馨悦身边的亲友,带动他们陆续加入爱心行列。张馨悦的转变并非个例。团宁夏区委积极推动希望工程与志愿服务、权益维护的深度融合,广泛动员青联委员、青年社会组织成员、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等群体,精心遴选出一批富有爱心、素质优良的“爱心哥哥姐姐”。许多人正是通过主动认领陪伴类心愿,从最初的参与者,逐渐成长为关爱困境青少年的中坚力量,甚至成为项目的长期捐贈者和义务宣传员。目前,全区注册的“爱心哥哥姐组”已达1010人,他们在“点亮微心愿”小程序上留下了5065条温暖的帮扶记录。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宁夏希望工程的爱心“朋友圈”日益壮大,汇聚成一股强大的陪伴力量。
平台聚力:“微心愿”撬动公益大能量
高效连接爱心与需求,离不开强大的平台支撑。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恪守依法公益准则,严格进行网络公募项目备案,并持续优化自主开发的“点亮微心愿”微信小程序。平台支持爱心人士选择现金或实物捐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完善的反馈机制:在心愿达成(物资发放或服务完成)后,通过“一张图片、一句话”等形式,让受助孩子表达谢意、感受温暖,也让捐赠人直观看到爱心落地,获得情感满足和价值认同。自2023年以来,项目已累计点亮“微心愿”超过2.7万个,整合款物价值430万元,提供陪伴服务5000余次。项目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源,惠及了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平台的建设者自身也被这份公益情怀深深感染。负责小程序开发和维护的第三方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周昊,在维护平台的过程中,被无数爱心故事打动,毅然将两年来的开发维护费3万元捐赠给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这笔善款帮助150名困难青少年实现了微心愿。他还组织员工将物资“送货上门”,并自己加入“爱心哥哥姐姐”队伍,承诺:“今后平台维护费将全部捐赠项目!”从建设者到同行者,周昊的转变生动体现了项目强大的感召力。
育人为先:微光引航成长之路
项目的深远意义,最终落脚于“育人”二字。小波和潇潇这对小兄弟的经历,是项目长期关怀和育人实效的缩影。父亲意外离世,母亲改嫁失联,兄弟俩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团宁夏区委通过“微心愿”项目与他们结缘,先后4次点亮微心愿,同时改造建设了温馨的“希望小屋”,并安排“爱心哥哥姐姐”定期上门陪伴。2024年暑假,兄弟俩在陪同下参加了“希望•看世界”研学活动。持续的关爱如同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曾经沉默寡言的兄弟俩,如今变得开朗自信,脸上绽放出属于童年的灿烂笑容。透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宁夏共青团深刻认识到,希望工程助学活动的核心价值,最终必须体现为“为党育人”的实效。在“点亮微心愿”项目中,思想引领始终贯穿全程。无论是发放爱心物资,还是开展陪伴服务,都紧密结合受助对象特点,落实希望工程“一封信”“一堂课”的要求,传递党的关怀和社会温情。同时,项目并非“一次性”帮扶,而是根据受助青少年的实际需求,无缝对接“1+1助学”、“希望小屋”建设、大病救助、假期托管班等其他公益项目,形成持续帮扶的链条。特别策划的“希望看世界”特色研学活动,邀请心愿认领人与受助人共同参与,让孩子们在陪伴中开阔视野、增强自信、收获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项目实施两年来,“点亮微心愿”小程序上记录的上千份“爱心哥哥姐姐”陪伴档案,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是爱心与成长交织的温暖足迹。项目以简单便捷的方式,架起了善心善举与真实需求之间的桥梁,通过物质帮扶与心灵陪伴的双重路径,将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源源不断地送到困境青少年身边。这千万点微光,汇聚成星河,以爱之名,托举起一个个稚嫩却充满无限可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