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外界 -> 光明日报看宁夏
宁夏毯
2024-08-05 07:39:19   
2024-08-05 07:39:19    来源:光明日报

QQ图片20240804230112.png

  讲述人:宁夏吴忠市手工地毯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冯玉苍

  中国地毯有两千多年历史,最初由北方游牧民族以羊毛捻纱、编织而成,作御寒用,后逐渐传入内地。“一丈毯,千两丝”,白居易道出了古代制作地毯的辛劳与不易。

  宁夏毯作为传统手工地毯的一种,做工颇为考究,既沿袭古法编织技艺,又吸收织锦等纹样,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工序严谨,选优质宁夏滩羊毛为原料,经洗毛、梳毛、纺线、制图、染色、倒线、织毯、平毯、洗毯、烘干、剪花、修整等十多道工序。

  染色环节最为烦琐,沿用的是老手艺。制色,以天然植物制取,蓝靛草中提取蓝色,大黄中提制黄色,苏木中提炼红色;调色,以水调和颜料,再化入适量草木灰等媒染剂,颜色深浅全凭经验;染制,将毛纱浸入染缸,待颜料沁入,阴干后方能固色不褪。

  这之后的编织打结工序最为关键,多以传统“挂经织纬”技法——将绒头毛纱打结,固定在经线上,绾结成“8字”形扣。编织密度则考验手上功夫,纵向每5厘米打11至15个结,厚度在5至8毫米之间,结小了不牢固,结大了不美观。譬如,一块6平方米的普通地毯,一共要打64万个结,需耗时80多天才能织就。(记者 张文攀采访整理)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