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外界 -> 央视网看宁夏
【辉煌宁夏六十年】美丽乡村移风易俗告别“天价彩礼”
2018-08-20 20:55:41   
2018-08-20 20:55:41    来源:央视网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展示《移风易俗函告书》(高宇婷/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高宇婷)“天价彩礼”曾让多少家庭愁眉不展,又曾拆散了多少有情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记者采访发现,这里婚丧嫁娶互相攀比的风气已大为改观,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天价彩礼”成了过去时。

  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办在海原县调研时发现,当地九彩村有一户人家,为给儿子凑够20万元彩礼,向亲戚借了10万元,又贷款10万元。

  当年海原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7600余元。可以想见,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20万元彩礼意味着什么。

  为了有效遏制“天价彩礼”以及婚丧嫁娶事宜大操大办的现象,宁夏于2017年3月年出台了《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18年底,所有行政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规范办事,结婚彩礼、婚丧喜庆费用等明显下降,农村陈规陋习蔓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在宁夏石嘴山市记者发现,《意见》实施一年有余,当地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以前石在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西永固村,邻里、亲友间的“比照”颇为明显。办喜事都要去城里餐厅办,礼金数也越来越高。去年5月1日,西永固村七队的村民宋庆忠,在村部给儿子办了婚礼。这么多年来,这是村里第一个在村部办的婚礼。村民都觉得新鲜、热闹,效果比在城里餐厅办还好。

  “别人都有钱,就在餐厅办事,咱们经济条件很不行,我就申请使用村部的场所,最后村领导答应了。”家庭年收入仅有2万元钱的宋庆忠决定量力而行。

  宋庆忠的想法不是偶然,这和村里平时的宣传引导分不开。从2016年起,惠农区民政局开始给前来登记结婚的年轻人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因此宋庆忠提出这个想法后,村部不但同意还积极配合。有了免费的场地,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工作人员为其免费接水、接电,免费提供餐桌和板凳。相比去城里办事,省了不少钱。

  这场在村部办的婚礼,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以后,西永固村村部又陆续办了四五场红白事。

  今年,当地新增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及《移风易俗函告书》,函告书发往登记结婚青年所在的乡镇,由当地的红白理事会对婚丧事宜进行服务和监管。

在东永固村主干道两侧的民房墙上,张贴了典型人物事迹。(高宇婷/摄)

  临近的惠农区庙台乡东永固村,不仅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还在村里树立了不少典型人物。东永固村村主任张新礼的故事影响了村里许多人。

  2011年张新礼的女儿出嫁时,没有向家境平平的男方索要彩礼,还给女儿陪送了家电等。男方家十分感动,婚后小两口感情也很好。为此,张新礼还被评为了村里红白理事会会长。

  “要彩礼,家里条件都这样,你把他要穷了,她还是不好过,要它干啥?”张新礼说。

  村民的意识转变了,要天价彩礼的事越来越少了。

  东永固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规定,村民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厚养薄葬,同时党员带头,使移风易俗演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具体要求为,结婚彩礼不高于5万元,陪嫁不高于4万元,宴客15桌以内,礼金不超过300元钱;白事宴客不超过10桌,礼金不超过200元。

  有了第一个不要彩礼的“带头人”,再加上宣传引导、村规民约,东永固村如今结婚不要彩礼的村民能占到40%到50%。

  自治区文明办专职副主任高建国表示,宁夏不仅加大宣传和督导检查,同时引入第三方,对农民移风易俗的满意度进行测评。还加强了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基层党组织的带头引领作用。目前,全区22个县区的2200多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基本全覆盖,多项举措已有效遏制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