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中国的脱贫智慧】几代造林人接力为彭阳山川着绿装
2020-12-08 10:00:12   
2020-12-08 10:00:12    来源:宁夏新闻网

七2.jpg

春季花海梯田。 (记者祁瀛涛摄于2019年4月)

  初冬驱车行驶在宁夏彭阳县山间小路上,远眺山上层层梯田,犹如一幅水墨画。

  37年前,这样的美景在彭阳是看不到的。从寸草不生的黄土坡到满目苍翠的绿色梯田,53岁的造林员李维平是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我小的时候,这里山多川少,只要能种粮食的地没有一寸浪费,苦盼秋收,但收上来的粮食还没种下去的多,一家老小根本吃不饱。”说起过去的苦日子,李维平不禁摇头。

  1983年彭阳建县时,荒山黄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元,80%以上的群众连吃饭都成难题。

  如何让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最初,为了恢复植被、改土治水,县里推行农业‘三三制’(农、林、牧各占三分之一),摸索出小流域治理的‘1335’模式。”彭阳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相建德说,“即户均1眼井窖,人均3亩基本农田,户均3头大家畜,人均5亩经济林。”

李维平2.jpg

李维平欣慰地看着自己栽下的小树苗。

  “我们把树苗看成自家娃娃,春秋种树时,经常要先把树苗抱上山,就怕不小心把根部的泥土损坏,那样它就活不了了。忙的时候,经常是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就为了把当天扛到山上的树苗全部种完。”李维平回忆着刚到造林队的情景,“为种活一棵树,我们想了不少办法,但由于气候干旱,土壤墒情太差,树苗的死亡率很高。”

相见德1.jpg

相建德向记者介绍有关情况。

  “没有一次次的失败,哪来成功的喜悦。”相建德指着彭阳县红河镇夏湾队的山梁说,“你们看这山已经被人为分成了三层,山顶种草,山腰的梯田上种经果林,山下小流域保障水源,这就是经过多年摸索,探索出的‘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治理模式,创造性地总结推广‘88542’的整地模式,达到了截流蓄水、提墒保墒、活土还原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李维平指着身后的山梁自豪地说,“我们的经验在这些山上得到了回报,现在我们种下的树苗成活率能达到85%,春天山花开遍山坡,已经成为彭阳的名片。”

  彭阳县创新举措,打出组合拳,走出一条保生态和促增收的精准扶贫之路。

  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当上护林员,脱贫有劲头。”彭阳县白阳镇玉洼村村贫困户魏文科妻子患病,他不能外出务工,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后来村里聘请他当护林员,每年工资有一万多元,一下子缓过劲来了。在彭阳县,有138名贫困人口当上生态护林员,年人均补助1.08万元。


冬日彭阳1.jpg


冬日里的彭阳梯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彭阳县生态建设达到山水田路林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一体整治的综合模式,累计治理小流域106条177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6.3%,森林资源保存面积增至203.8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30.6%,形成了百万亩桃杏花海、百万亩旱作梯田、百条生态示范流域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建成了“看山花、游瀑布、赏梯田”的全域旅游环线。

  植树造林让彭阳种出了风景、种出了产业、种出了财富,林业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记者 樊玲 丁炜勇 张丽慧 文/图

【编辑】:樊玲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