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蒋萍 文/图)3月23日,“媒体看吴忠 百姓话平安”融媒体记者团来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玉池村,探访村级事务治理新模式。
吴忠市红寺堡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区。生活在这里的23万群众,分别来自宁夏南部8县区及周边5个省份。籍贯、民俗、民风存在差异的移民汇聚到一起生产生活,给当地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记者走进位于玉池村的马慧娟工作室。
红寺堡区严格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行民主议事“五步工作法”,开展乡村两级监督,形成了“55124”村级事务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还权于民、民主决策、取信于民、化解矛盾”的村民自治新路子。
“55124”村级治理模式,即五步工作法、五联记录本、议事清单、乡村两级监督、四级联动督查,规范民主议事程序,建立完善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玉池村党支部副书记马钊介绍,记者看到乡村两级监督,村民自治,选好村民代表是关键。
玉池村党支部副书记马钊介绍“55124”村级治理模式。
红寺堡区结合移民区实际,根据各村组巷道布局、姓氏家族等因素进行“划片切块”,按照每5至15户推选1名代表的标准,由村民自行推荐代表,并将推选出的村民代表的照片、联系方式等信息张榜公示。为保证推选出的村民代表合格可靠,红寺堡区在代表评选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三不推、五优先”原则,即长期外出务工、违法违规、诚信缺失的坚决不推,办事公道、仗义执言、群众威望高、热心村级事务的村民和致富能人优先推选。
如今,红寺堡区的村民代表,已经逐渐成为乡村干部履职尽责、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柳泉村村民马振国妻子患有慢性疾病,每月要到医院复查、买药,家庭因病返贫。去年,村民代表刘继华得知后,将这一情况反映到了村委会。村委会实地走访后,立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后,决定将马振国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为他申请了低保,同时还为马振国的妻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000元收入。今年,村民代表们又集体决定将他家和另外6户贫困家庭列入兜底户。村民代表对马振国的关心让这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盼头。
村民代表讲述村级事务治理新模式的好处。
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必须规范程序,“五步工作法”应运而生。“五步工作法”即提出议案、民主议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监督落实5个工作步骤。
“避免一个人说了算,决策结果更加透明和公平。”村民代表惠占宏用一句话总结了“五步工作法”。“五步工作法”让村级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改变了以往村干部“一言堂”的局面。村干部在决策中也不再为人情所困,不再因公开不彻底遭猜疑、受辱骂。对村干部来说也是一种保护,全链条的监督使得村干部违纪违法情况减少,村干部思维转变,觉悟提升,工作风气也更好了。
红寺堡区民政局副局长马宗成表示,红寺堡区通过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55124”村级治理模式,使得基层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减轻了行政管理的压力,增强了化解矛盾的能力,为农村基层自治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路径,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