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著名”岂能如此无限制地贬值?
2024-04-16 18:14:17   
2024-04-16 18:14:17    来源:宁夏新闻网

  有升值就有贬值,这是正常的现象。有些东西贬值,在合理范围内,人们也都能接受,有些东西贬值,却让人无法理解、难以接受。其中,一些词语的“含金量”越来越低,贬值得越来越离谱,甚至与其最初的定义、也与人们的理解相距越来越远,社会信誉也越来越低,即属此列,人们不得不再用新词语取而代之,以示与之不同并以此与那些用烂的词语“划清界限”。

  我们信手拈来一些贬值最多、使用过滥的词语:有人刚唱红一首歌,就自认为是歌唱家了;有人刚跳好了一支舞,就自认为是舞蹈家了;有人刚演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就自认为是艺术家了;有人刚发表一篇小说,就自认为是大作家了……

  既没有什么理论修养也没有多大能力的,也敢将“XX家”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刚出初出茅庐、也毫无造诣的,也敢妄称“大师”,刚在一两部戏里“跑了个龙套”,连脸熟都没有混到的,就敢称“巨星”、到处摆谱摆阔;刚刚入门、稍有点成绩的,就敢以“泰斗”自居,没有几个人知道姓名的,也有人敢说自己“著名”。

  既然“著名”已经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了,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著名”?我们又该如何衡量“著名”?

  首先,“著名”是难以界定的。所谓“著名”,只是一个“虚”的概念,无法进行“量化”:多少人了解算“著名”、多少人不了解就不“著名”?可能没有人能说得清。有些人自以为“著名”、或被人称作“著名”,其实并不一定“著名”,有的甚至是“籍籍无名”。不是有个相声演员因自己“知名”、对有些“不著名”的同行却妄称“著名”而故意称自己为“非著名相声演员”吗?这对那些本不“著名”却自以为“著名”的人,也是一种讽刺,这也印证了“著名”正在贬值的现实。

  如果一个人在界内没有几个人知道姓名、也不了解其业绩,在界外更是无人知晓,甚至闻所未闻,那就与“著名”沾不上边,加上“著名”也于事无补。我们说“著名”,那一定是在界内被大部分人了解且有一定威望,在界外也有一定知名度、且拥有一定量的“粉丝”。

  其次,“著名”是有地域限定的。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只要与人打交道,就会认识一些人,也会被一些人所认识,那就会有一定知名度,也被生活圈、工作圈、娱乐圈内的人所了解,但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著名”,还不在一个层次上。其实,除了极少数经过历史沉淀而声名远播的大家之外,几乎所有的“著名”都是有地域限制的。许多“著名”,是有层次的、是分档次的:有人在本县“著名”,在全市却无名;有人在全市“著名”,却在全省无名;有人在全省有名,却在全国无名;有人在国内“著名”,却在国外无名,如果在表述时不加限定或限定失准,就会产生误解、令人不爽,引发意想不到的问题。限定过低,就会将一个人的业绩“抹杀”;无限放宽,就会夸大一个人的成就,也就丧失了可信度。举例来说,能说一个在小县城里崭露头角的文学青年是全国著名诗人吗?同样的,能说袁隆平仅仅是省农科院或湖南省内的“著名”育种专家吗?

  第三,“著名”是有时间限定的,能够突破时间限定而扛得起“著名”、且能在不同时期都能得到认可的,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多,在我国古代,孔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岳飞、文天祥、沈括、祖冲之等,是当之无愧,在当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也可以名垂后世,而更多的人只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或在一个时期内“著名”而已,过了这段时间、过了这个时期,就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了。有的只在这一代人中“著名”,在下一代人中就“无名”了。“享有”“著名”的时间,也有长有短,有的可能有三四十年,有的可能只有几个月,有的则少到只有一两天,头一天记住了,第二天就忘记了。 

  成名成家,既是很多人的愿望,也是许多人的追求。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成名成家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一般人都很清醒,也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明明已经成为颇有造诣的画家了,有人只说自己是个画画的;明明已是声名显赫的表演艺术家了,有人却说自己是个唱戏的;明明已经成为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了,有人却只说自己是个搞文字的;明明是个拥有许多发明创造的科学家了,有人却谦称自己是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明明早已是名满天下的书法家了,有人只说自己是个写字的……这些人,就是不肯说出那个“家”字,不愿把这个“家”、那个“家”往自己的头上戴,因为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真正成名成家可不是容易的事,有真正的、令他们敬仰的大家在,他们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贻笑大方。著名学者季羡林在世时,曾主动辞掉“国学大师”和“学界泰斗”两顶“桂冠”。他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与此同时,他也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学贯东西的季羡林,在名满天下时还能保持这份清醒,不仅难能可贵,而且映衬出了一些追名逐利者的渺小。

  自古以来,能够青史留名的有几人?千万不要以为有几个人知道自己,就算“著名”了。

  我们看到,在历史上有两类人“著名”:一类是流芳百世,一类是遗臭万年。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到头来只能是大失所望,这样的人虽不至于遗臭万年,但也绝不会流芳百世。如果看透了“著名”这回事,那么也就不会犯糊涂了。

  文学家鲁迅在一篇散文中写下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的文学家或美术家。”这样的嘱托,不仅适用于他家,也适用于外人。

  “著名”不“著名”、在多大范围“著名”,不要自己去说,就是别人说了,自己也要有个清醒的认识。退一步说,即使真的“著名”,也不值得自我陶醉,更不能忘乎所以,将“著名”当作向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庄电一)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