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白雪 文/图)“在戈壁广袤的大地上,有着坚毅傲骨般的风格,娇柔俊美的沙冬青花一吐芬芳地盛开了……”6月5日,记者跟随着“宁夏黄河生态行”采访团,在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见到了歌词里描写的“荒漠英雄”——沙冬青。沙冬青土黄色的枝干、灰绿色的阔叶和鲜亮的黄色花朵,一并构成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有的景观。
山坡上沙冬青。
沙冬青是戈壁沙漠生长的一种常绿超旱生植物,属灌木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一年四季不落叶,抗寒暑,抵风沙,严寒的冬季能够用绿色的叶片展示自己坚强的生命力而被名誉为“冬青”,是良好的固沙植物。“这个植物有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它的叶片有治愈冻伤的特效功能,有时冬季冻伤手脚后,都有用冬青叶熬制汤水泡洗冻伤,效果显著。”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疫及生产技术科科长王小林告诉记者,沙冬青每年4月中旬开花,最佳赏花期15天左右。
沙冬青的花叶。
由于沙冬青的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其它繁殖方式难以成活,而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因此在水分匮乏的分布区内,沙冬青天然更新能力差,而沙冬青的主要繁殖材料种子,成熟前后易受到虫害和鸟害的影响,真正落入土中的完好种子不到5%,这样导致沙冬青天然更新植株极其匮乏,为了保护面临绝迹危险的沙冬青,白芨滩保护区攻坚克难,不断探索人工繁育栽植沙冬青的方法。“我们经过不断地实验,最终探索出了容器育苗的办法进行保护和种植,容器育苗繁殖,是通过采集好种子,需要在10—11年生的母树上采集粒大饱满的种子,经过浸泡、催芽处理,露白后就可进行播种。”据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容器育苗的方法比其他育苗方式更加优越,培育出的幼苗出苗更加整齐、均匀,而且减少了移植过程中对根部的损坏,成活率大大提高。
整株沙冬青。
沙冬青防风固沙性能好,生态效益巨大,是绿化荒漠山川的优良树种。白芨滩多年致力于濒危植物沙冬青的研究,掌握了沙冬青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同时在沙冬青人工育苗、造林以及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野生沙冬青分布面积达到19万亩,人工种植面积17000多亩,白芨滩保护区建立了沙冬青采种基地,并推广应用于城乡绿化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