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如何开展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如何深刻领悟“6·17”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历史意义?6月14日,在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来临之际,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家林草局三北局、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90余名党员干部到中卫市腾格里沙漠开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主题党日活动,找寻心中的答案。
在腾格里沙漠重温入党誓词。
党员们首先来到中宁县太阳梁乡枸杞种植基地,看到一望无际的枸杞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头茬枸杞挂满枝头,如红玛瑙般在绿叶中闪烁,正在采摘的杞农们裹着头巾,提着桶在田间采摘不停。
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眼前这片火红的枸杞基地,10年前还是无人居住的沙碱地,如今,这里变成了生态绿洲,林草覆盖面积90%以上。环境变好了,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种植枸杞为当地群众带来就业和赚钱的机会。
品尝头茬枸杞。
正在采摘的杞农告诉记者,他们今年每人采摘一斤枸杞所得劳务费是一元六角,比去年价格高。党员们感叹沙碱地变绿洲,火红枸杞带来红火日子。
随后,党员们脚踩厚厚的黄沙,来到中卫市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示范点,看到蓝色的像网一样密布的可降解(PLA)沙袋固沙障和一根根直立着的芦苇高立式沙障,还有像钢丝刷一样绞成一股的刷状网绳草方格,不禁赞叹林业人的治沙智慧。宁夏林业人积极探索一切办法防沙治沙,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对荒漠化治理可谓功绩千秋。
在中卫市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示范点相互探讨。
在这里,党员们看到适宜于荒漠半荒漠地方生长的植物种子,并一一认识它们的名字:肉苁蓉、锁阳、野山桃、四季宾藜、沙拐枣、蒙古扁桃、沙葱等和改变流沙形态的沙结皮。这些平凡不起眼的小生命,颗颗粒粒都是荒漠中的珍宝,是顽强的生命,是自然馈赠的奇迹。
研究神奇的治沙“魔方”。
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21.21万亩的治沙技术展示区。这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模式,推广应用刷状网绳式草方格、芦苇高立式沙障、传导式精准型沙漠造林器等新型工程措施,采用人工蓝藻沙结皮新技术,科学治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夏中卫治沙模式”。
荒漠半荒漠地方生长的植物种子。
什么是“宁夏中卫治沙模式”?它是让沙漠倒退20多公里、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是中国防沙治沙的宁夏样板,是走向世界的示范引领,是探索治理“地球癌症”的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治沙神器“手扶头”。
曾经,中卫城市西北两面被腾格里大沙漠包围,常年受到沙漠侵袭,沙化严重。新中国成立之初,沙漠已逼近距宁夏中卫城4公里的地方,“天荒地不毛,风吹石头跑;对面看不见,千里无人烟。”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如今,滚滚黄沙被一个个麦草方格固定,周围遍布着稀疏不一的柠条等植被。
从远到近是可降解(PLA)沙袋固沙障,芦苇高立式沙障,刷状网绳草方格。
“宁夏中卫治沙模式”全面推广,宁夏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以盐池县、沙坡头区、灵武市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为重点,持之以恒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据2023年6月28日《中国绿色时报》报道,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与第五次监测结果相比,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230.85万亩和182.1万亩。
党员们边听讲解边拍照学习。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中卫市国有林场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现场展示他发明的一代“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干”字型铁棒,最下端呈半圆弧状,将灌木树苗根须部放置其中,茎干贴着垂直于地面的工具主干向沙土深处压下,这样栽种下的树苗根部可深植于沙土下40厘米以上。借助这样一个工具,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5%,造林劳动成本降低了50%,造林效率整整提高一倍。二代电钻式沙漠植苗工具,效率更加高,不用什么力气就可以将树苗植入沙土中。党员们纷纷拿起工具体验沙漠植苗,赞叹貌似简单的工具,实则是凝结了劳动智慧的神奇发明,不愧是沙漠播种神器。
唐希明讲解他发明的一代“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不论是眼前身形瘦削的治沙模范、貌似简单的治沙神器、每一颗顽强的草籽,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草方格,都是那么朴素无华、浑然天成,仿佛就是沙漠中的一员,是荒漠中诞生的奇迹。
体验二代电钻式沙漠植苗工具。
这一刻,现场的每一位党员心中都有了答案:防沙治沙是人类伟大的生态工程,宁夏人民用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绿色生态,是因为有一群有热情、能坚守、乐奉献的治沙人,有誓把荒漠变绿洲的豪迈精神,有镌刻在中国人民骨子里的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
观看光伏治沙。
全体党员脚踏黄沙,面向一望无际的麦草方格,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这一刻,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的防沙治沙信心,打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的决心油然而生。
了解宁夏防沙治沙历程。
通过一天的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学习了解了宁夏防沙治沙历程,创新的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还参观了中卫市新能源光伏治沙、新科技治沙示范点,中科院沙坡头治沙试验站沙结皮治沙示范点、中科院沙坡头治沙试验站科技成果展。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宁夏人,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同时要努力讲好防沙治沙“宁夏故事”,传播好荒漠化治理“宁夏经验”。(宁夏新闻网记者 蒋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