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50岁村民马兰花,装好一天的口粮和水,穿好衣服、戴好遮阳帽,与同村的姐妹乘车来到宁夏中宁县的玺赞庄园枸杞基地,开始一天采摘枸杞的工作。与此同时,当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云上直播,一粒粒挂满枝头的红彤彤的头茬枸杞鲜果,正传播到全国各地。(6月18日人民网)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宁夏中宁县自古以来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是世界枸杞正宗原产地。4000多年的文化传承积淀,600余年的栽培药用历史,奠定了中宁枸杞“道地珍品”的行业领军地位,是中宁县乃至宁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眼下,村民们采摘的是今年的头茬枸杞,口感好、甜度高、营养丰富,是一年中最好的枸杞。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为充分发挥中国枸杞起源地、宁夏枸杞核心产区、道地药材原产地、“中宁枸杞”品牌等优势,全力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宁县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富民工程,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扎实推进基地稳杞、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和文化活杞“六大工程”,做大规模、提升品质,研发新品、做强品牌,全县枸杞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30亿元,区域品牌价值超192亿元。
规模化种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为把小枸杞做成大产业,当地利用宜林荒山地、退出压砂地稳步扩大枸杞种植规模,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巩固枸杞主产区地位,实现产业扩规模、群众增收益、政府得生态。如今仅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占宁夏枸杞面积的47%。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17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0.4万亩,获得HACCP、GAP等各类认证106个,先后荣获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荣誉。
精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助枸杞焕发新活力。新时代,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枸杞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枸杞产品的保健功效更契合未来市场需求,这无疑给枸杞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中宁县坚持创新驱动,深挖枸杞“药食两用”价值,已从单一的枸杞干果延伸至枸杞原浆、锁鲜枸杞、枸杞复合产品等深加工产品,涵盖功能饮品、保健食品、休闲零食等10大类100余种,枸杞深加工转换率达35%。同时,通过促进枸杞资源整合、企业联合、品牌聚合、市场竞合、产业融合以及依托互联网平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年枸杞及其制品网销额达35亿元,市场交易额50亿元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火红的枸杞,不仅让村民尝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甜头,也点亮乡村致富之路。期待有更多的地方,进一步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