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华慈善日”。10年来,宁夏各慈善组织共实施慈善项目500余个,募集慈善款物53亿元,受益群众80万人次,慈善捐赠年度增幅连续3年超过5%。
近年来,宁夏慈善事业以“汇聚慈善力量·促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慈善项目”为平台,在教育、大病、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救助关爱及乡村振兴、社区慈善基金、闽宁慈善合作、物资慰问等10个领域,不断发挥作用,救助困境儿童、困难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重大疾病患者等全区困难群众15万余人次。
10年来,宁夏慈善事业弘扬“慈心为民、善举济世”理念,恪守“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宗旨,让一次次深沉的善念、一个个暖心的善举,汇聚成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画出一圈又一圈共同富裕同心圆。
创新政策落地生根
慈善事业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社会发展的促进器、社会价值的凝聚器。10年来,宁夏坚持高位推动,将发展慈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12部专项规划,列入自治区历次党代会报告和党委、政府年度重点任务,先后制定慈善领域配套政策20余项,实现枢纽型慈善组织县区全覆盖,推动全区慈善组织在促进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在政策创制方面,瞄准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出台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指导意见,指导慈善组织优化项目设计、创新帮扶形式、提前主动介入、开展定制服务;为全面优化慈善组织发展环境,出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落实核准审批、监督检查、应急处置、税收优惠等政策,近10年共为6146户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7.5亿元,近2年全区慈善组织和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总量均翻一番。
“夏日送清凉”暖人心
烈日炎炎,在宁夏各地,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个人及时将一份份贴心的“清凉”送到了困难群众、户外一线工人身边。
在吴忠,市辖区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个人为困难老人、户外一线工人送去价值26万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及解暑饮品和防暑药品。
在石嘴山市,各乡镇(街道)募集款物16万余元,为辖区1100名困境儿童和老年人发放防暑物资和慰问金,把清凉送进群众家门。
在银川市金凤区、西夏区,固原市西吉县等地养老机构、福利院和社区的千余名困境儿童和老人,收到了爱心企业捐赠的万余斤瓜果、千余箱纯牛奶等爱心物资。“暑夏送清凉,关怀暖人心,政府、企业的这些善心让我们很感动!”受捐赠村民表示。
为应对连日高温酷暑,全区各级公益慈善力量积极行动,开展“夏日送清凉”帮扶慰问活动,累计捐赠慈善款物50余万元,发放防暑物资万余份,帮扶慰问困难群众5000余人,开展“困境儿童暑期陪伴”“爱心助老”等为民服务项目30余个。
“慈善明星”层出不穷
在吴忠市利通区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一道熟悉的风景:一位面容和善的老人带着一群身穿红马甲的人们,穿梭往返在大街小巷,看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帮助家庭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带领大家为城市街道“美容”,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她就是很多人的“老朋友”、 “七一勋章”、“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王兰花。今年75岁的王兰花坚持公益慈善十余载,在各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形成“345慈善+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兰花芬芳”志愿服务品牌,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7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万余场,吴忠市志愿者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10万余人,王兰花以一人之力带动一批组织、以一批组织辐射一座城市,让“兰花芬芳·志愿之城”家喻户晓。
在宁夏,像王兰花这样的“慈善明星”不是少数。
“人民楷模”王有德四十年如一日扎根治沙一线,他创办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以来,募集慈善资金5600万元,改造荒漠化、半荒漠化土地1万余亩,林木资产由500万元增加到6亿多元,多种经营年创收2000多万元,解决就业创业2000余名,通过产业带动、造血孵化,反哺社会、造福乡梓,书写了将“白芨滩”这片曾经的荒漠变为绿洲的奋斗故事。
马学林,自2008年至今,每逢节日,都会捐赠大量的衣物、米面等生活用品,救助生活贫困的老人、残疾人,多次对通伏乡的贫困、孤寡、残疾人员进行了3万多人次的救助;拿出10万元对20名大学生进行了助学救助。十几年来,他为公益事业贡献了360余万元。
李小平,14年来带领团队累计参与志愿服务8万多小时。连续6年组织开展雷锋车队爱心送考,累计参与车辆400余辆,服务1700余人次,连续7年组织开展壹基金温暖包活动,发放360余个价值14余万元的温暖包,链接资源完成120余名困境青少年微心愿。在他的热情号召下,带动4000余名志愿者定期开展扶贫帮弱、捐款捐物、禁毒普法宣传、文化惠民演出、生态环保、关爱青少年等公益活动近1300场,走访慰问各类困难群众1600余户,链接物资30余万元。
善行善举,彰显宁夏温度。一位位崇高又接地气的人物,一桩桩充满正能量的事迹,展现出蓬勃的向上向善力量,印证着大爱宁夏的美美与共。
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
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光伏电池板排列齐整,蔚为壮观。为了帮助群众“拔穷根”,宁夏慈善总会动员爱心企业,投入239万元项目资金,在弘德村捐赠建设了光伏电站。该项目的建成,每年为弘德村增加收入达20.6万元。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宁夏开展了“慈善之光——大病救助”慈善项目,对宁夏最低生活保障人员、重度残疾人、建档立卡户身患癌症、白血病、血友病等重特大疾病者给予最高5万元的慈善救助,累计救助困难群众5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2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实现了“治愈一人,全家解困”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慈善事业持续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坚持走进深度贫困村,参与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热情持续高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慈善项目架起“连心桥”
在具体谋划慈善项目方面,无论是“善行宁夏”十大慈善项目、“三色暖心包”慈善品牌,还是社会组织参与的慈善活动,在宁夏,慈善事业始终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达群众身边,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连续14年专注教育助学,累计奖励资助33.52万名学生、捐资39.03亿元,为全国首个面向省域大学生全覆盖资助的教育助学项目;宁夏吉庆公益基金会累计募集慈善资金76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红寺堡区慈善总会每年协调中烟集团3000余万元投入乡村振兴;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募集公益慈善资金5600万元,10年间改造荒漠化、半荒漠化土地一万余亩……
为了做实济困帮扶,推动惠民举措温暖高效,自治区民政厅实施了“三大慈善工程”:将“数字慈善”便民工程纳入“数字民政”建设统筹部署,推动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门户网站等启动“一键慈善”、“指尖慈善”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实施“社区慈善”惠民工程,近两年启动社区慈善基金50个,盘活区、市、县三级社区慈善资金200余万元,争取自治区财政大力支持,力争在2025年实现乡镇(街道)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打通基层慈善服务“最后一米”;开展“阳光慈善”利民工程,全区各级民政部门采取线上审查、现场检查、审计抽查等方式,检查慈善组织62家(次),审核备案慈善组织重大事项73件,督促整改问题50余条,慈善组织开展活动更加规范、服务民生更加高效。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发展之路,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宁夏将持续擦亮善行宁夏品牌,搭建慈善综合服务平台,营造浓厚慈善氛围,让爱的温暖充盈社会,让“全民慈善”闪耀宁夏大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慈善力量!(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 图片由宁夏民政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