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逐梦残奥闪耀巴黎 生命不息奏响奋斗不止最强音
2024-09-09 10:15:16   
2024-09-09 10:15:16    来源:宁夏新闻网

  当地时间9月8日晚,第17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闭幕。在巴黎残奥会上,来自约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名运动员参加了22个大项、549个小项的比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94枚金牌、76枚银牌、50枚铜牌共22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连续6届残奥会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来源:人民日报)

003.jpg

  9月6日,在巴黎残奥会田径项目4X100米混合接力预赛中,中国队第三棒选手文晓燕(右)与第四棒选手胡洋在预赛中交接,由周国华、王浩、文晓燕和胡洋组成的中国队以45秒09的成绩晋级决赛,并打破世界纪录。

  残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是一次关于生命价值、不屈意志与拼搏精神的深刻展现。2024年巴黎残奥会,中国残奥运动员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为了不负那一抹中国红,为了让国歌铿锵奏响,中国残奥运动员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勇敢追梦的勇气,在赛场上定格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瞬间。他们中有的失去了肢体,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跑道上飞驰;有的视力受损,却能精准地命中目标;有的患有脑瘫,却以非凡的平衡力在泳池中破浪前行。每一位运动员都是生命的强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残奥会精神。

004.jpg

  9月5日,在巴黎残奥会田径男子800米T54级决赛中,金华(左)、代云强在比赛结束后庆祝。中国选手金华以1分28秒2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残奥会纪录,另外一位中国选手代云强获得亚军。

  生命因热爱而精彩,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残奥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对人类坚韧不拔精神的礼赞。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经常被人们引用:“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对出现在残奥会赛场的残疾人运动员来说,就是最生动的写照。在田径女子200米T36级决赛中,残疾运动员史逸婷拼尽全力,最终夺冠,“赛后累到无法站立”;在田径男子跳远T11级别决赛中,随着教练员一声声“来、来、来”的口令引导,视障跳远运动员邸东东起步、加速、奋力一跃,不仅成功卫冕,还打破了尘封10年的世界纪录;在男子S5级200米自由泳决赛中,无臂游泳运动员郭金城比赛时紧咬毛巾出发,抵达终点时用头触击电子计时板,2分40秒74完赛,创造新的亚洲纪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国残疾运动员以勇气和毅力,向世界诠释何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告诉世人:身体上的障碍,浇灭不了他们心中的那团热火,即使“折翼”他们亦能飞翔!

005.jpg

9月5日,在巴黎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57公斤J1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史怡婕11比0战胜美国选手穆提娅,获得金牌。

  残奥会,也是观察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窗口。残疾人体育事业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据统计,残疾人的数量已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而我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比例的6.21%。自1960年第一届残奥会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17届,我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夏季残奥会是在1984年。40年间,国家愈发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残疾人体育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体育康复健身;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创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和社会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平等、友爱、互助的社会环境,让残疾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社会文明进步增添了新的华彩乐章。

006.jpg

9月5日,在巴黎残奥会乒乓球男单3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冯攀峰3比0战胜德国选手施米德贝格尔,获得冠军。

  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关注残奥,就是关注那些在逆境中绽放的生命之花。它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完美,而在于内心的强大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海伦·凯勒说过,“即使失去了某些部分,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从残奥运动员身上汲取力量,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保持一颗坚韧之心,勇往直前。(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罗建华)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尤天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