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张玉婷)12月10日-11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公路安全精品路审核工作组对国道110银川段公路安全精品路创建工作进行了现场复核,标志着我区公路安全精品创建迈向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为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完成“百日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安全基础。
多部门协作,机制更完善
宁夏公路管理中心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建立了联合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联合超限超载治理机制、路面安全巡查联动机制、运行速度协作管理机制、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等5项工作机制,印发了《全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专项行动方案》。同时,积极推动交通与公安部门信息融合、信息共享,围绕交通流量、交通违法违章、交通事故、视频监控等数据开展交换、共享和应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研究和推进公路交通安全领域的联动合作,有效推动了我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交通安全运行机制的进步,实现了国省干线公路管理与交通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共商共管的工作格局。
多举措发力,提升更全面
注重精细排查。委托专业安全评估单位,全面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评估过程中,评估单位、交通和公安部门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特别是针对事故易发多发、穿城过镇、平交道口、交通枢纽、服务区和收费站出入口、恶劣天气影响等重点路段进行联合实地踏勘,详细踏勘道路环境、路面及排水设施、线形指标、构造物、标志标线和护栏等的基本情况,全面了解路网的安全现状、事故多发路段分布情况,同时围绕人、车、路、环境、管理等方面全要素分析事故成因,为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提升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注重精深设计。坚持主动诱导、被动防护的设计思路,遵循“一点一方案、一路一设计”的设计原则,综合交通量、事故特点分类分级,重点针对非机动车道、平交道口、穿城镇路段、护栏过渡段等细化细节和细部设计,注重从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促进规范行车秩序方面,双管齐下,精准确定设计方案。针对原非机动车道距离G110主线远,内部存在拐点,主线相关指引、诱导标志不足,非机动车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因地制宜,优化完善国道110主线的指引标志,引导非机动车主动选择路外非机动车道通行,大大提高了路外非机动车道的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了国道110主线机非混行问题。
注重精心施工。创建各方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落实落细质量安全管理责任。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核验进场材料设备。施工过程中,对关键部位、重点工序和工艺,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注重隐蔽工程质量控制和验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创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质量和安全管理高效可控,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注重精细管理。加强对私设平交口、违建建筑物、非公路标志等进行清理整治,并建立管理台账。持续开展公路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全面整治公路路域环境。加大公路日常巡查检查频率,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标志、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确保交通安全设施技术状况始终保持良好。
多技术应用,特色更突出
将成熟且经过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引入到精细化提升工作中,并融入数字化技术,取得切实有效的使用效果。在国道110镇北堡影视城景区段采用地磁感应突起路标,提示车辆按车道行驶,增设LED可变信息屏,便于过往车辆及司乘人员提前了解交通状况,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在镇北堡街道段设置智慧斑马线,保障行人在夜晚以及视线不良的时间段过街安全;在两处无信号灯控制的平交路口设置“电子哨兵”,为过往车辆提前预警;开展宁夏公路网交通安全与运行状况研判技术研究,构建基于“宁夏交通一张图”的公路交通安全基础数据库、公路网全息画像和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努力实现公路交通风险防控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路养护巡查深度融合,建立“大数据+AI智能+人工”三级巡检模式,以AI智慧巡检和全息影像车等新技术,助力养护管理提质增效。
通过开展公路安全精品路创建,国道110银川段的交通安全设施更加齐全、交通秩序管理更加精细、沿线交通事故显著降低、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为推动宁夏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促进交通秩序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提供了新思路,树立了新标杆,对促进交旅融合、支持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出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照片由宁夏公路管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