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银川市低保中心副主任。从事社会救助工作近20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上保持坚定,思想上保持清醒,工作中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低保标准调整工作中,陈丽萍立足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研判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及时调整提高低保标准。自2014年以来,按照市政府决策部署,陈丽萍和低保中心的同事们先后8次对低保标准进行调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690元,增幅达97%;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192元提高到510元,增幅达166%,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为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问题,陈丽萍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先后三次牵头起草并推动实施《银川市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就学救助办法》。该政策对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子女就学本科、专科及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分类资助,每学年给予1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就学救助金。近十年来,累计为3561名困难家庭子女发放就学救助金1402.9万元,有效减轻了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让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人心。
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陈丽萍先后牵头起草并推动实施了《银川市最低生活保障及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审核确认暂行办法》《银川市统筹城乡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发放办法》《银川市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生活补贴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重要救助政策。特别是在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中,她创新性地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立低收入家庭认定管理系统,委托第三方开展入户调查,精准识别出经济状况略高于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仍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这一创新实践被民政部评为“2019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陈丽萍推动出台了《银川市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实施办法》,在全区率先建立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制度。该政策为年满16周岁以上、持有一级、二级重度残疾或三级、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的困难群体提供集中照护服务,显著提升了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同时,她认真落实冬季采暖补贴政策,连续12年为市辖三区困难群众发放采暖补贴累计6679万元,切实减轻了困难家庭的冬季取暖负担。
为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和可及性,陈丽萍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工作。她亲自制作业务培训课件,深入基层为民政专干授课;组织编写《社会救助民政帮扶服务指南》《社会救助政策百问百答》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带领团队走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为群众答疑解惑,有效提高了社会救助政策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为困难群众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基本生活保障网。
陈丽萍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社会救助工作一线,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推动银川市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新时代民政干部的责任担当。(宁夏新闻网记者 张玉婷/文 张立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