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泾源县残联以“全纳共享”为核心理念,通过整合医疗、教育、康复资源,构建起覆盖筛查、干预、教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全县157名0—17岁残疾儿童少年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最新数据显示,该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4%,康复有效率提升至91.3%,家长照护负担减轻65%。
针对残疾儿童家庭普遍面临的“教育难、康复难、照护难”,泾源县创新建立“财政保底+专项补助”筹资机制,2025年投入36万元专项资金,在县康复中心设立特教部与学前教育部,实现“康复训练+特殊教育+职业启蒙”一体化服务。通过“按需拨付、动态追加”的资金保障模式,累计采购智能康复训练仪、感统器材等专业设备10万元,设置4个小班化特教班级,配备6名专职教师与4名康复师,确保县域内残疾儿童“应收尽收、应融尽融”。
“现在孩子不仅能免费上学,我们家长还能在基地工作增收。”残疾儿童家长李女士表示。该县对在训残疾儿童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年均减免学费、食宿费8000元/人,惠及29名残疾儿童少年。同时建立“教育+卫健+残联”三方联动评估机制,每学期开展2次综合评估并动态调整服务方案,评估费用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确保服务精准度。
在泾源县康复中心,“康复训练+职业启蒙”课程正在有序开展。7-17岁残疾少年通过学习公益文创产品制作、手工艺品编织等技能,不仅改善了手眼协调能力,更实现了自我价值。县残联还与残疾人之家合作,为陪护家长提供手工编织、生态缸制作等弹性岗位,帮助家庭月增收500元-800元,推动“救助型帮扶”向“赋能型支持”转型。
“上个月孩子获得的积分兑换了书包,现在特别期待每周的康复课程。”家长王女士展示着积分卡说道。该县创新实施家校康复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积分奖励制”提升康复积极性,积分可直接兑换生活用品。同时建立“康教融合成果展示会”,用可视化图表呈现康复进展,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政策申请、康复评估“一站式”办理,家庭跑腿次数减少70%。
“我们将继续深化‘康教融合2.0’模式,计划年内建成县域康教资源共享平台。”泾源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12个乡镇卫生院康复站点与3所特教学校资源,将逐步形成“15分钟康教服务圈”,让更多残疾儿童在融合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宁夏新闻网记者 宋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