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银川市金凤区安居苑社区,65岁的张阿姨刚结束老年大学的书法课,转身就换上红马甲加入“福妈妈”互助团。“以前在家带孙子觉得闷得慌,现在白天在社区学才艺,下午帮邻居收快递,日子比上班还充实。”张阿姨说道。今年3月11日起,宁夏正式启动的“塞上银龄行动”,旨在为老年人搭建一个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舞台,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通过组织老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发挥老年人才智优势、推动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等多种方式,让老年群体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收获幸福晚年。
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理疗室里艾香袅袅,棋牌室传来欢声笑语,配餐区飘出臊子面的香气。“我们按‘15分钟服务圈’布局,每天有300多位老人来参加活动,还能通过智慧平台预约上门助浴、代购等服务。”该中心负责人马晓燕说道。目前,全区656个日间照料设施织就服务网络,98.8%的覆盖率让“养老就在家门口”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宁夏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设施656个,点位覆盖率达到98.8%。
在满足基本养老需求基础上,宁夏更注重激发银发族的“第二青春”,推进“塞上银龄行动”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宁夏推动32个城乡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登记为老服务组织316家,备案村(居)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2487家,覆盖率99.4%;建设老年大学34个,实现县级老年大学全覆盖;投入649万元补助资金,支持成立116所社区“塞上乐龄”老年大学,并联通“网上老年大学”平台,丰富老年人学习选择。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塞上乐龄”老年大学,器乐班传出悠扬的二胡声,智能手机课堂上“银发学生”们认真记笔记。工作人员表示,该校开设28门课程,老人们既能学插花、摄影,也能考取养老护理员证再就业。随着116所社区老年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配合“网上老年大学”的直播课程,宁夏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愈发丰盈。
在固原市原州区,“银发老铁宣讲团”成员带着自编快板走村入户宣讲政策;石嘴山市的“湖畔婆婆”志愿服务队风雨无阻守护星海湖生态环境;盐池县的“微笑大妈”巾帼队十年如一日为孤寡老人送温暖。
宁夏构建“1+1+N”品牌体系,“1个核心”即全区联动举办“银龄有为春风暖”成果展演,2.1万名老人参与;“1张名片”即王兰花领衔发布志愿服务倡议书,带动7.3万银龄志愿者;“N个特色”:“兰花芬芳”“湖畔婆婆”等132支特色团队覆盖城乡。同时,将“塞上银龄行动”列入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立足中华优秀传统节日节点,印发“敬老月·重阳节”系列活动方案,以公开慰问信、新闻发布会、“幸福银龄节”宣传推介、走访慰问、大型义诊等方式,推动尊老爱老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宁夏依托“数字民政—智慧养老”数智化信息系统,补足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动能,并持续拓展“基层工作周”等宣传窗口,不断丰富老年大学文化课程和教学形式,推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观等理念深入人心。
据自治区民政厅工作人员介绍,随着69个完整社区试点全面铺开,塞上大地正绘就“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图景。当养老变成“享老”,越来越多的宁夏老人正在续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让每位老人都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