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宁夏大地上,一场绿色运输革命正悄然兴起。4月24日,宁夏灵武市灵州新能物流有限公司场站内,数十辆崭新的三一新能源重卡威风凛凛、整装待发。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近年来,宁夏交通运输厅通过多式联运创新、新能源重卡推广、重卡换电站布局等组合拳,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向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为宁夏物流降本增效、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灵州新能绿色零碳运输项目以全链零碳、智慧驱动为核心,投资1.25亿元,目前已交付100辆新能源电动重卡。计划3年内推动新能源电动重卡替换2000辆以上,全面承接灵武市及周边地区煤炭、粉煤灰、化工、鲜奶、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运输需求。”宁夏灵州新能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安靖宇介绍,2025年计划再投资2亿元配套建设20座充换电场站,覆盖周边物流干线,日消耗绿电12万度,充换电价格降至每度0.6元以下,能源成本比燃油车辆降低一半。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覆盖灵武市及周边地区的充换电网络主动脉,年消耗绿电10.5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52.17万吨。
近日,满载1400吨50车的聚氯乙烯货物列车从银川铁路物流中心惠农营业部宁夏陆港国际有限公司专用线驶出,货物将经天津港下水后搭乘海运班轮抵达福建、广州等地,这是宁夏境内开行的首趟多式联运“一单制”货物列车,促进了铁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的深度融合。
宁夏交通运输厅以“一单制”改革为抓手,打通公铁海联运链条,实现“海运箱上岸、铁路箱下海”。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运输资源,企业只需在线提交一次申请,即可完成全程运输委托、货物追踪和费用结算。该趟专列采用“一单制”运输后,运输时间较之前缩短5天左右。
“‘一单制’运输有效减少了与海运、公路、港口等相关单位的分段式运输协商、单证交接、货物换装等环节,大大压缩了全程物流成本,而且还能在95306平台上对货物进行实时全程追踪,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宁夏宁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赛江介绍。
目前,宁夏加快推进银川、中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通过公铁、陆空等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全区铁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0.5%,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趋势持续巩固。
为破解新能源重卡推广瓶颈,宁夏还创新“车电分离+电池租赁”商业模式。在宁夏中卫工业园重卡换电站,一辆刚运送完电煤的重卡正在进行换电。据了解,昆仑绿能(宁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电池管家”服务,为中卫热电厂120万吨的电煤运输制定错峰换电服务方案,引导客户在电谷时段密集换电,月度电谷时段换电占比稳定在55%以上,为“疆煤入宁”的“最后一公里”增添绿色动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换电重卡相较于传统燃油重卡在运营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电煤运输的31公里运距中,相较燃气车辆能耗下降15%,相较燃油重卡能耗下降40%,每年单台车还可以降低2.4万元车辆维护费用,维护成本大约为燃油重卡的三分之一左右”,昆仑绿能(宁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朱建兴说道。
宁夏交通运输厅通过“基础设施升级+政策精准赋能”,构建现代物流降本体系。2024年,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5.9%,较2020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节约社会物流成本19.7亿元。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2025年,宁夏全区社会物流总额将突破万亿元,铁路货运占比提升至2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6%。宁夏交通运输厅计划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推进中卫工业园区新能源换电站、嘉里物流陆港等12个口岸物流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枢纽能级。
“我们将紧扣交通运输提质增效攻坚年主题,以多式联运、新能源运输、智慧物流为突破口,持续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当好开路先锋。”宁夏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宁夏正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和企业合作的“心联通”,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阔步前行。(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