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 (记者 杨泠然)4月25日,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迎来重要节点,唐徕渠第二农场渠段顺利通水。黄河水穿过暖泉节制闸后,沿着崭新砌护的渠道奔涌向前,为32.46万亩良田带来“源头活水”,也为区域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第二农场渠段建设自3月18日开工,建设者们克服春季低温、风沙大、工期紧等重重困难,与时间赛跑。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心组织各参建单位制定周密施工计划,协同攻克重难点问题,严格把控工程安全质量,历时一个多月,完成10.21公里渠道砌护,并配套改造斗口、尾水等渠道建筑物,实现工程水下部分全部完工,如期通水试运行。
为确保通水安全,4月24日上午,水利厅组织开展通水前检查验收,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实时跟进复查,消除隐患,为通水筑牢安全防线。
作为全国水利领域“两重”标志性工程,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总投资约70亿元,覆盖银川、石嘴山、吴忠等11个县(市、区),涵盖输配水、排水、基础设施改造及工程信息化等建设内容。在第一批建设项目中,创新运用宁夏水利工程建设协同平台实施“智慧管理”,采取“线上视频监控远程调度+线下现场解决问题”双轨并行模式。针对工程管理难题,建设中心主动服务,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助力参建各方熟练使用平台,推动工程管理高效化。
第二农场渠是唐徕渠灌域最大支干渠,承担着4县(区)、4大国营农场及典农河贺兰段、沙湖等生态补水重任。此次10.21公里渠道砌护完成,使第二农场渠渠道砌护率达100%。此前,惠农渠望洪段已于4月23日通水,至此,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春季计划实施的16.25公里渠道建设全面完成,顺利实现春灌通水目标,为提升灌溉效率、保障农业用水、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