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强化思想引领 建强职工队伍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25-04-27 20:18:02   
2025-04-27 20:18:02    来源:宁夏新闻网

  “我要扎根供电服务一线,以高度的责任心服务客户,用奋斗和热情书写最美青春。”4月28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闽宁山海情”思想教育基地,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党委举办的专题学习教育读书班暨中心组第4次集体学习开班仪式上,该公司营业班的杨光结合工作分享了学习体会。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探索形成“一套制度化管理模式、三项针对性激励机制、六大全方位建功平台”的“136”实施路径,强化职工政治思想引领、提高职工专业技能素质、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推动企业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深化政治引领,职工思想根基更加牢固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将加强职工思想教育作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在闽宁镇建成宁夏首个央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闽宁山海情”职工思想教育基地。基地占地750平方米,涵盖党性红色教育馆、闽宁变迁电力发展史馆等10个功能模块,全方位展现电力服务闽宁发展的历程,形成了宁夏首条融合教育、培训、实践等功能的产业工人研学路线。

  “加强思想引领,把产业工人队伍紧紧联系到一起,才能让职工的政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工会主席黄黎辉说。近年来,依托“闽宁山海情”职工思想教育基地,该公司共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79次,举办“主题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等情景式课堂4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讲授微党课272次。

  近日,中宣部命名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国家电网宁夏电力闽宁山海情(永宁)共产党员服务队作为宁夏唯一集体入选,“闽宁山海情”职工思想教育基地便是服务队队部的所在地。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服务4万余小时,开展助学、结对帮扶等服务超2.6万余次,引导产业工人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展新貌、谱新篇。

  深化发展规划,职工成长舞台更加广阔

  技能是产业工人的立业之本,国网银川供电公司把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追求与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双向融合,以锻造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为着力点,优化产业工人发展通道和成长平台,引导职工建功立业、服务大局。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通过双导师机制,做好员工的源头培养。在青年员工入职的融入期,该公司精确把握培养切入重点,与员工签订双导师制师徒协议。同时,实行职务“定期轮换”制度,让青年员工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多方面接触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多地承担班组信息宣传、科技创新管理等工作。在青年员工的成长期,该公司按照“技能+管理”双重抓的培养思路,建立星级评定考核机制,从技能等级、创新成果、竞赛调考及个人荣誉等十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建立星级员工成长档案,帮助青年合理规划成长路径。

  “这种培养模式让我搭上了成长‘直通车’!”获得宁夏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继电保护工专业一等奖的员工王飞鹏说,“公司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技能培训,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每一步都有专业导师指导。”如今,王飞鹏已取得继电保护专业技师资格。

  目前,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共有地市供电公司级及以上专家94人,其中省部级及以上专家20人。2024年以来,在人才培养机制的作用下,各类人才竞相涌现。该公司员工获得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国网宁夏电力配网运检技能竞赛团体和个人双第一等成绩。

  深化创新创效,职工创新潜能充分激发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网银川供电公司深谙此理,因此,把科技创新作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核心要素。

  4月9日,在国网银川供电公司“银电先锋”劳模创新工作室,变电运维中心值班员荆哲带领创新小组成员详细研究讨论了“变电站全景三维一体化监控”课题的推进方案。课题相关成果可实现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状态预警。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选拔了一批高水平专家人才,荆哲便是其中一位。工作23年来,她一直扎根变电运维一线,着力研究变电设备运维领域相关技术,曾牵头研制宁夏首套基于多参量的在线监测边缘化诊断分析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装置等成果,2024年3月获评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技能大师。“我们与七家首府供电公司签订了《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南大学合作参与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的实施,并确定了创新成果在闽宁‘绿电小镇’的应用场景。同时,我们还与两家单位联合建设了‘新型电力系统先进配电技术验证及装备检测实验室’和‘智能量测与需求侧调节技术实验室’,这些交流合作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劲支撑。”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副主任潘庆庆介绍。

  网银川供电公司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在创新创效方面的“领头雁”作用,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重点科研项目攻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2022年以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管理创新、科技进步奖项1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1项,职工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QC奖项32项,孵化创新成果14项,创新成果转化年度销售额超百万元,产业工人创新创效能力显著提升。(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编辑】:祁瀛涛
【责任编辑】:祁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