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张海莹)春日的盐池县花马池镇,特色温棚水果产业迎来丰收旺季。近年来,随着温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以“甜蜜经济”为笔,书写出一条“四季有鲜果、产业有活力、农民有奔头”的富民新路径。
走进四墩子村饶晓玲大姐家的桃子棚,她正麻利地将刚采摘的新鲜桃子装进礼盒,眼里展现出藏不住的喜悦:“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刨去成本剩不下几个钱。现在种桃子,一棚就能抵过去两三亩地的收入!”如今村里的温棚成了大家的“聚宝盆”,更让农户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花马池镇沟沿村的樱桃大棚,运用智能滴灌设备精准调节环境,实现了自动化温控系统;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与生长周期数字化监测。“我们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温湿度、光照强度,每颗果实的生长数据都可追溯。水果产量提升26%,优质果率从60%跃升至75%。”沟沿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建军介绍道。同时,为保障产业发展,镇政府推行“专家+农户”的帮扶机制,开展6场技术培训,覆盖360人次,并组织农户赴东北、山东取经。从建棚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筑牢稳产优产根基。
依托当地独特的光热条件,花马池镇精准定位市场需求,重点发展樱桃、草莓西红柿、香瓜、葡萄等高附加值品种。佟记圈村的4000株草莓西红柿喜获丰收,销售额达8万余元;沟沿村2000株樱桃树产出4000斤鲜果,收入突破40万元。“通过日光温室的调控,我们的樱桃比露天种植提前了30天上市,价格比往年上涨了20%。”沟沿村党支部书记杨登指着挂满枝头的果实表示,明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再新增两个温室大棚。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花马池镇探索出“乡镇+集体+农户”合作机制,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建设大棚,农户通过租金收益、棚内务工实现“双增收”。佟记圈村村民王兴算起增收账:“我们村的大棚建起来后,我们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能挣租金,在棚里打工还能每月挣1000多元钱。”此外,温棚水果陆续上市,其口感鲜美、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产品供不应求。同时创新“田间直采+农趣体验”乡村旅游项目,今年已接待游客4600余人次,带动餐饮民宿增收46万元,让“采摘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如今的花马池镇,一座座银棚点缀田间,一茬茬鲜果四季飘香。花马池镇镇长冯凯祥表示,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现代化日光温室800余座、小拱棚1100余座,带动230余户农户投身产业,户均年增收达1.2万元。(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