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漫过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分局的窗棂,刑侦大队反诈专班的办公室里,一个脸庞稚嫩的年轻民警正看着手上的卷宗沉思,他指尖划过泛黄的笔录纸,忽然抬头露出带笑的眼睛。2003年出生的马景栋,2024年夏天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如愿加入了儿时梦寐以求的刑侦队伍。
这个说话带着西北小伙直爽劲儿的00后新警,办公桌上最醒目的是一本翻旧的《公安问话笔录制作与案卷审阅》。这本由师兄杨硕赠送的书,他一直认真研读,争取早日吃透。扉页上“保持谦卑,虚心学习”的钢笔字,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报到那天特意穿了新买的鞋子,结果跟着师傅高建民队长去巷子里抓人,一脚踩进排水沟里,鞋帮子全是泥,他挠挠后脑勺,师傅瞅我一眼笑说‘刑警的战场不在鞋上,在老百姓的急难事里’,这话我到现在还记得。”马景栋说。
受父亲影响,马景栋从小就怀揣着对警察职业的向往。2024年夏天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得知自己在公安联考中取得全区第一的成绩时,这个“00后”小伙没顾上高兴,心里反而满是忐忑,他不知道会被分到哪个岗位,只在心底默默盼着“离案子近点,再近点”。直到报到前一天,得知被分配到兴庆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反诈专班,他难掩兴奋:“那感觉比考上大学还激动!反诈专班可是刑侦一线,专门跟电信诈骗对着干,正是我最想扎根的地方。”
审讯室的凌晨,是刑警的“特殊课堂”。一次办理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时,嫌疑人拒不承认洗钱行为,马景栋盯着100多条转账记录,突然发现某笔深夜交易的备注栏写着“生活费”,其取现时间和地点与备注内容完全矛盾。“我指着那条记录问他:凌晨4点在城东ATM机取现,对方却在城西,生活费为什么不用手机支付?”嫌疑人瞬间慌乱的眼神,让这个新警第一次尝到了突破案件的战栗感。后来教导员曹永烽说:“好刑警的直觉,藏在成百上千次对细节的死磕里。”这话现在想想,其实就是警察职业最朴素的传承,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再小的线索也不轻易放过。
如今的马景栋,早已能熟练使用各种刑侦平台,写笔录时“七要素”像刻进骨子里的节奏,但最珍贵的收获藏在更细微处:是被害人拿回部分被骗资金时,塞给他的一张手写感谢条;是与同事通宵办案后,在街角吃到的一碗热拉面;是师傅路过他工位时,轻轻拍在肩上的那一下鼓励。这个22岁的年轻刑警,正用每天多翻一本卷宗、多问一句细节的笨功夫,慢慢读懂藏蓝警服下的重量:反诈专班的工作,从来不是孤立的“专项”,而是公安工作中“守护人民财产安全”的具象化战场,每一次熬夜审讯、每一趟跨省追赃,都是对“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生动诠释。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马景栋又翻开新的报案材料。笔记本的最新一页,记着他昨夜审讯时的心得:“成绩单会过期,但刑警对老百姓的承诺永远新鲜。”阳光掠过他胸前的警号,在办公桌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影子,那是新一代刑警正在成长的剪影。(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