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南华山麋鹿“四瑞”添丁 高寒之地见证生态保护新突破‌
2025-05-08 22:22:41   
2025-05-08 22:22:41    来源:宁夏新闻网

qyt-7.jpg

  “五一”前夕,宁夏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新迁入麋鹿种群繁殖喜讯——三头幼崽平安降生,分别被命名为“瑞祥”“瑞和”“瑞平”,最后一头待产幼崽也将延续“瑞安”之名。这场“四瑞临门”的繁衍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麋鹿保护版图向北延伸的重要突破,更成为南华山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注脚。

  2024年9月26日,宁夏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17头麋鹿(4公13母),开启了西北高寒地区麋鹿迁地保护的创新实践。经过7个多月的科学驯养与环境适应,这群“祥瑞之兽”不仅安全越冬,更是成功繁育麋鹿二代。

qyt-4.jpg

  从长江到雪山:跨越千里的生存试验‌

  麋鹿原生于长江中下游湿地,历史上因栖息地丧失一度濒临灭绝。近年来,我国通过迁地保护逐步恢复其野外种群,内蒙古大青山保护区已率先实现北方野化放归。南华山保护区此次引种,则瞄准更高挑战——海拔2600米的高寒山地环境。“这里冬季积雪期长、气温低,与南方湿地生境差异巨大。”宁夏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科科长虎卫军介绍,初期便圈定2000余亩试验区,选取植物丰茂地带,并加装防护围栏隔绝天敌威胁。同时,通过供麋鹿戏水,搭配粗精饲料科学投喂,帮助种群逐步适应严寒气候。

qyt-2.jpg

  科技护航:从“人工干预”到“自然野化”‌

  为确保麋鹿种群健康,南华山保护区与东北林业大学展开深度科研合作。博士生团队长期驻点,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及行为学追踪。“我们计划为成年麋鹿佩戴无线电项圈,实时掌握其活动轨迹与生态需求。”虎卫军表示,这项技术将揭示麋鹿在南北生境差异下的适应性变化。

qyt-1.jpg

  “四瑞”之名:祥兽图腾背后的生态愿景‌

  “瑞祥、瑞和、瑞平、瑞安,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盼。”虎卫军透露,四头幼崽的命名源自“祥瑞之年”的美好寓意。母鹿产前独行寻隐秘草丛生产的习性,以及幼崽出生后与母鹿的“三天隐蔽期”,均被红外相机完整记录。目前,专职饲养员孙站长全天候监测母子健康,既保障种群繁衍,又避免过度亲近影响野化进程。按计划,待幼崽成长稳定后,麋鹿将逐步迁入2万亩人工林与草原交错带,成为南华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

qyt-7.jpg

  未来可期:打造北方麋鹿基因库‌

  作为我国迁地保护的前沿阵地,南华山正探索高寒麋鹿种群的可持续繁衍模式。与内蒙古大青山相比,这里的积雪环境与山地生境更具独特性,其经验可为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物种保护提供参考。虎卫军说:“未来这里不仅是麋鹿的家园,更将成为科研、科普与生态旅游融合的示范窗口,为宁夏构筑绿色屏障注入活力。”随着“四瑞”幼崽的茁壮成长,南华山的雪山脚下,一曲人与自然共谱的生命赞歌正悄然奏响。(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文/图

【编辑】:祁瀛涛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