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祁瀛涛)5月16日至17日,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借“国际博物馆日”和“宁夏长城保护宣传日”之机,以“探古建、护长城、传文明”为主题,组织百余名摄影家、美术创作者及文保志愿者,深入海宝塔、文昌阁、明长城(兴庆区段)等地标,开展文化遗产艺术化守护行动。
活动首站来到海宝塔与中山公园文昌阁。摄影团队在晨曦暮色中,用长焦镜头捕捉海宝塔青砖塔身的斑驳与光影,记录文昌阁飞檐翘角的灵动。专业摄影师现场指导参与者运用微距、航拍技术,展现古建筑细节与整体之美。部分作品以“塔影千年”“阁韵流芳”为主题,凸显时光沉淀,为古建筑建立数字化影像档案。画家们也各展风采,水墨画家以海宝塔为轴心,融合西夏纹样与现代构图创作《塔寺禅韵》;工笔画爱好者则以文昌阁为灵感,细腻还原斗拱彩绘工艺。
在明长城兴庆区段,参与者走访“小龙头”起点及五虎墩烽火台遗址。兴庆区文保中心主任范毅强现场讲解长城军事功能与修复技术,分享近年来通过修缮长城、建设文化旅游生态廊道等减少人为破坏的成果。“小龙头”遗址处,黄河与长城“双龙交汇”的壮景令人惊叹。20余名画家在五虎墩烽火台遗址旁,以油画、水彩、速写等形式再现长城雄姿,用虚实结合手法隐喻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活动还发起“艺术+保护”倡议。摄影爱好者将长城影像提交文保部门,为科学修复提供参考;美术精品将纳入“长城与古建艺术展”,并开发“长城四季”主题文创产品。百名志愿者在长城沿线清理环境,设立“文明打卡点”,引导游客扫码获取语音导览,实现“游览—创作—传播—保护”闭环。
兴庆区此次活动构建了“艺术记录+科技赋能+公众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激活了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未来,兴庆区计划推出“跟着名作访古迹”文旅路线,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生活中持续焕发光彩。(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