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兴庆经验”走上世界讲台——中国数字教育的西北实践
2025-05-20 23:08:46   
2025-05-20 23:08:46    来源:宁夏新闻网

 

  5月15日,由教育部主办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43个国家及地区的115个国际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代表参会。大会上,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广泛关注。该校物理教师高银莉作为中国代表,在平行会议中向全球教育界分享了银川市兴庆区如何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基层探索。

8132142_35473002-abe6-4e98-89d7-d73b1ae252b7.jpeg

高银莉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发言(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数据罗盘”颠覆经验:老教师的二次成长

  “从前备课靠‘猜’,现在靠‘数据’。”高银莉用一句话道出教学模式的转变。此次入选大会主场展示的案例《从经验直觉到教育罗盘——教师专业的二次成长》,正是兴庆区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成果。高银莉在采访中回忆,从教14年来,她亲历了教育从黑板粉笔到智慧教室、从书山题海到精准作业的变革。“以前备课主要依赖经验,现在通过数据支持,我能更精准地分析学情,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

DSC02319_副本.jpg

高银莉接受记者采访。

  打破城乡鸿沟:一块屏幕背后的教育公平

  在兴庆区第三小学春林校区,农村学生通过“双师课堂”与城市总校同上一节课,这样的场景已持续8年。执行校长周存华见证改变:学校从仅有基础课程到成立围棋、口琴等10个社团,学生数量翻倍增长。

  “过去到农村学校开展教研往返需要两小时,现在‘在线课堂’一键连通。”通过宁夏教育云平台,一堂《红楼梦》赏析课可被全区师生复用。

  支撑这些改变的,正是兴庆区的“教育新基建”:建成414间智慧教室,打造300余节“素养大课”,上传20余万份数字资源,真正实现了打破城乡教育资源的“数字鸿沟”。

DSC02326_副本.jpg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智能平板。

DSC02395_副本.jpg

高银莉在课堂上提问学生。

  “五链融合”生态:从教师到区域的系统变革

  这一系列转型的背后,是兴庆区“标准链、数据链、人才链、传播链、评价链”五链融合的机制设计。今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专家团队入驻当地未来教育创新学院,与银龄名师组成“产学研用”联合体。该学院通过重点培育25个学科基地校和38个“三名工作坊”,打造12个研修工作坊,分层分类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和研修,开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提升项目73项,年均轮训教师7000余人次。

  与高校专家教授、银龄名师的深度合作,是兴庆教育拥抱数智化技术赋能教育变革浪潮的“关键一跃”,标志着“最强大脑”与“最优经验”的创造性结合,让兴庆教师从“技术适应者”蜕变为“数字教育生态的共建者”,也将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西北内陆到世界舞台,银川十五中的探索印证了中国教育数字化的深层逻辑:以技术撬动改革,用创新回应需求。这片土地上的教育实践,正以数字化为翼,飞向教育现代化的全球坐标系。(宁夏新闻网记者 张海莹 文/图/视频)(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海莹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