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金文阳 文/图)7月11日,一场以“低碳生产·绿色生活”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在银川市金凤区展开。自治区及银川市主流媒体记者深入探访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银川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第二再生水厂)和丰登镇润丰村,共同见证了金凤区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区域发展,绘就一幅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与乡村绿色振兴交相辉映的生动图景。
碧波之上:阅海湿地的生态复兴与价值跃升
媒体行的首站,定格在碧波荡漾、白鹭翩跹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这片占地1934公顷的湿地绿洲,已成为中国西部干旱带上弥足珍贵的生态宝库。漫步其间,芦苇摇曳,水鸟翔集,骑行爱好者穿梭于环湖绿道。这里是黄河鲤、赤眼鳟等土著鱼类的家园,更是黑鹳、中华秋沙鸭等117种鸟类的天堂。
“从21世纪初仅存的400多公顷,到如今的规模,阅海的重生来之不易。”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实施退耕还湖、水系连通、远程无线监控及核心区封育等系统性工程,湿地生态显著恢复,迁徙候鸟数量从不足2万只飙升到10万余只。生态的持续向好,奠定了文旅发展的基石。金凤区正加速推进“览山—阅海—花博园”环阅海一体化发展,让这颗生态明珠串联起更多文旅“珍珠”。
更令人瞩目的是,今年2月,一个名为“金凤区典农河(阅海段)生态环境治理引领经济发展(EOD)”的项目,成功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入库,成为金凤区首个进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储备库的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联动实施典农河(阅海段)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与阅海西岸文旅提升工程,实现生态环境提质、生态价值转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多赢。
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态安全与工程部部长常昊天表示,公司每年投入固定生态治理资金,采取增殖放流、冬季科学收割芦苇等多种措施维护湿地健康。“未来,我们将升级环湖体验,布设补给点和打卡点,让市民游客更沉浸地感受阅海之美。”常昊天对未来充满期待。
清流新生:污水厂的“魔法”与城市水脉的循环
在银川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第二再生水厂)。这里听不到机器的喧嚣,只看到汩汩清流。这座日处理能力达10万立方米的“巨无霸”,运用先进的“氧化沟+MBR”工艺,正上演着“污水变清流”的奇迹。
技术员张启龙从接触池中舀起一杯清水,清澈见底。“2020年建成后,我们去年又引入了智慧水务平台。处理后的水接近自然河流水质(准IV类),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和道路保洁。”张启龙展示着“魔法”的成果。
该厂的核心使命是“削污”与“再生”。其高效运行大幅削减了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成为银川水环境治理的标杆。更重要的是,再生水的规模化利用,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压力,减轻了工农业对黄河等天然水源的依赖,生动实践了银川“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发展理念,赋予城市水脉新的生命力。
绿意乡村:润丰村的“无废”实践与田园新梦
媒体行的终点,落在了徽派民居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丰登镇润丰村。这里绿化覆盖率高达82%,独门独院配备天然气与太阳能,人均居住面积媲美城市社区。
“建设之初,我们就瞄准‘城市微度假目的地’,生态保护是核心。”润丰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程介绍,润丰村将生态环保深度融入日常治理,建立值班巡河、防火巡查、全域环境整治及美丽庭院评比长效机制;从修补巷道、增设公厕、路灯等“小细节”,到探索建设“无废乡村”的“大目标”,不断完善设施,激发村民共建共享热情。
2023年设立的村垃圾分类站,是润丰村“无废”实践的里程碑。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引导、青少年参与带动和专业人员全程督导,润丰村逐步建立起“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的运行模式。从“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到“无废乡村”试点,润丰村正让“绿水青山”的美丽愿景与“记得住乡愁”的田园诗意成为村民触手可及的现实。
从阅海湿地的生机盎然到再生水厂的清流汩汩,再到润丰村的绿意田园,金凤区以扎实行动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银川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金凤大队大队长杜瑜表示,未来金凤区将紧扣“低碳生产·绿色发展”双管齐下:一方面深挖减排潜力,谋划项目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另一方面大胆探索,在文旅活动、商业庆典中试点“碳中和”模式,大力推动节能降碳,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动能。金凤区的实践,正在为黄河岸边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意盎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