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同志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石油工业,被人民誉为“铁人”。“铁人精神”孕育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举世瞩目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是铁人精神的核心价值核心要义。王进喜同志一生恪守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树立了优良家风典范。铁人精神如灯塔,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坚守初心使命,将廉洁家风融入日常,代代赓续。弘扬石油精神,传承廉洁家风,要求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同时率先垂范,在工作生活中树立清正廉洁的榜样,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卓越与正直。唯有如此,方能不负铁人遗志,使清廉之风遍拂神州大地。
弘扬铁人精神,就是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王进喜同志家庭人口众多。1960年底奔赴大庆时,家中老母、妻子、弟妹及子女共十口人仅靠其一人工资维持,生活极为困难。他号召全家勤俭节约共克时艰,提出“工作坚持高标准,生活保持低水平”。他身体力行,省吃俭用,食粗茶淡饭,着简朴衣衫,并节省开支接济队内困难职工。同事邻里皆言其对外帮扶慷慨,于己用度则严格约束。王进喜同志的廉洁家风不仅体现于物质节俭,更在于精神富足。他教育子女要心怀感恩、勤奋学习、以诚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精神财富如无形资产,代代相传,成为家族乃至社会的宝贵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应铭记铁人精神,将廉洁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铁人王进喜同志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正是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生动驳斥。他以身作则,以实践深刻诠释廉洁自律内涵,影响带动家人及周边共同践行节俭美德,形成优良家风,成为后世学习楷模。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弘扬铁人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
王进喜同志对自身要求极为严格,廉洁自律、公私分明。“公家财物一分不沾”——这是铁人为自身及家人立下的家规。王进喜同志常年身着工装,一件紫绒衣缝补十余载,补丁叠补丁,已难蔽体。同志们手持为困难职工补发的绒衣秋裤劝道:“大队长,您也该更换了!”他坚定回应:“此系发给工人之物,我不能要。”他严于律己,并反复叮嘱母亲与妻子:任何人送礼到家皆不可收,公家财物分毫不可沾。家人均严格遵守其要求。1960年严冬,大庆油田气温低至零下三十摄氏度,钻井指挥部将特供的半斤猪肉悄然送至其家中。面对特殊关照,王进喜同志原封退回:“工人碗里不见肉,干部口中不沾油!”其清廉作风深深感染家人,子女自幼懂得自力更生,不倚赖外援。家中遇困,必须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绝不向组织伸手。此家风不仅塑造了家庭成员品格,更为广大石油职工树立了良好榜样,激励更多人秉持廉洁自律生活态度,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工作环境。正是这种严于律己、公私分明的家风,使王进喜同志一家在艰难岁月中始终保持高尚情操,成为邻里敬仰的典范。王进喜同志弥留之际,以颤抖之手取出小纸包交予守候同志。纸包内是住院期间组织所发补助款及明细账目,笔笔清晰,分文未动。他嘱托道:“此款请用于最需之处,我无困难。”他以实际行动终身践行“公家财物一分不沾”的家规,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其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崇高境界,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工作作风务实、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等要求高度契合。他以身作则,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廉洁底线,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清正廉洁,激励一代代人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弘扬铁人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情系群众、共克时艰的无私情怀
王进喜同志身患严重关节炎,组织为照顾其工作配发一台旧吉普车。此车年久却用途广泛,上井、送料、为井队采买、送医、接送工人皆赖其行。王进喜同志乘车有一特点:见路边工人,无论相识与否必捎带一程;若实在坐不下,则主动下车让司机将工人逐一送至井场或家中。吉普车遂成工人“顺风车”,被亲切称为“铁人专列”。王进喜同志常言:“此车乃大家公用,非我个人所有。”车辆他人皆可乘,唯家人不准使用。其年逾六旬老母患病,亦由长子以自行车驮送就医。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王进喜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要求的生动实践。他深入一线,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其行动昭示: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这种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同事。他的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