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寻找安详小课堂”夏令营火爆背后的温暖力量
2025-07-21 21:10:13   
2025-07-21 21:10:13    来源:宁夏新闻网

  “短短两天报名人数突破千人,我们不得不紧急关闭报名通道。”宁夏和谐传统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党支部书记张润娟介绍,“原计划整个暑假举办5期,但每期仅能容纳百余对亲子,只能优先安排最急需帮助的家庭。”

  这个创办13年的公益项目,通过亲子共读经典、半耕半读实践等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家庭教育。其独特魅力在于:既解决当下家庭教育痛点,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7月13日,“寻找安详小课堂”夏令营第1期学员前往昊苑村村史馆学习参观。 龚建崇 摄

7月13日,“寻找安详小课堂”夏令营第1期学员前往昊苑村村史馆学习参观。 龚建崇 摄

  特殊学员的成长蜕变

  7月16日,在银川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举行的首期夏令营结业仪式上,17岁的刘毅雪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患有脑瘫的西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用颤抖却坚定的声音分享:“我是被爱包围长大的,我要像妈妈一样,把自己活成一缕阳光。将来我有能力了,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去回报社会,也希望能够把我的这份爱传递给跟我同样命运的人,传递给更多的人。”

  尽管每走一步都比常人艰难,她却每天坚持阅读、写作,《我的学校》《月亮山下的家乡》《母爱之花,永不凋零》等10多篇作品已在文学刊物《葫芦河》《西部新乡土文学》上发表。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同期学员,特别是两位曾沉迷手机游戏以致放弃学业的少年——来自新疆的小华(化名)和广西的小明(化名)。

  “6天不碰手机,作息规律了,心也静下来了。”小华父母惊喜地发现,孩子作息规律了,开始主动参与晨读和劳动。这正是夏令营《六条班规》的成效:通过止语养定、低碳养静、戒烟养安、慢食养精、早睡养气、关机养神等规范,帮助孩子重建生活秩序。

“寻找安详小课堂”夏令营的学员写的互相鼓励的小纸条贴满了展示板。龚建崇 摄

“寻找安详小课堂”夏令营的学员写的互相鼓励的小纸条贴满了展示板。

  教育者的热忱传递

  河南教师王团生已是第三次参加培训,这次他带着明确目标而来:“我要把‘寻找安详小课堂’模式复制到家乡!”谈及学习体会,这位七尺男儿激动得哽咽:“好几节课,我数次感动,数次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那是真情实感呀!因为小课堂太好了呀!在这里,大人孩子都学会了如何去爱——爱国家、爱家庭、爱生活。”

  像王团生这样的“火种”不在少数。“寻找安详小课堂”公益项目创办至今,已在全国‌30多个省份及港澳地区‌落地,全国成功复制84家小课堂,志愿服务团队超过200人,连续5年举办暑期夏令营共30多期,举办周末班和读书会共5600余期,惠及超百万人次。自治区妇联高度认可“寻找安详小课堂”,为此专门挂牌成立“爱心妈妈工作室”。

  破解教育难题的密钥

  “很多家长是带着抑郁休学的孩子来求救的。小课堂恰恰找准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人们心结的密钥。”张润娟书记道出“寻找安详小课堂”夏令营火爆的深层原因。在现代教育偏重知识传授的背景下,小课堂专注补齐“生存教育”“心性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技能教育”等短板。通过整理内务、耕读劳动等实践,让孩子在“动手”中学会“静心”。“首先能把自己的东西归位,心就归位了。静能生慧,如果一个孩子有定力,找到现场感,他一定会是个好学生,就一定是能为家族争光,成长为国之栋梁。这也是小课堂举办夏令营的初衷。”张润娟说。

  每天清晨6点,琅琅书声便回荡在校园。银川初中生小桂最初是被母亲“硬拉”来的,后来却爱上这种氛围:“学习传统文化让人心静了,感到真的很开心。”

  该项目成功的核心在于找准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正如张润娟所言:“当家庭这个最小社会单元和谐了,许多社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7月13日,在昊苑村村史馆,该村党支部艾书记讲述的好家风故事总能引发家长共鸣,这正是文化滋养的生动体现。

7月13日,昊苑村村史馆内,村党支部艾书记讲解好村风好家风,引发家长和孩子的共鸣。龚建崇 摄

  目前,“寻找安详小课堂”这个纯公益项目已形成成熟模式:用传统文化智慧解决心理亚健康、抑郁等问题;以红色教育筑牢家国情怀,为陷入困境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建设实践方案;凭13年办课经验积累赢得口碑。夏令营一期接着一期,尽管志愿者暑期几乎没有休息,但看到学员脸上的笑容,他们说:一切付出都值得!

  从脑瘫少女的文学梦到网瘾少年的蜕变,从教师的热忱到志愿者的坚守,“寻找安详小课堂”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教育的真谛——用爱唤醒爱,以生命影响生命。这或许就是它持续火爆的深层密码。(宁夏新闻网记者 龚建崇)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