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张玉婷)耿旭升出生在宁夏西吉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听着父亲讲述军营故事的他,心里早早种下了一个军人梦。2005年12月,18岁的他如愿穿上军装,奔赴甘肃临夏某高炮旅服役。两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作风。2007年退役回到家乡后,面对安置工作的机会,他却在心里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安稳下去吗?”
北漂闯荡:2000元起步的“硬核”创业
春节刚过,战友的一个电话点燃了他的斗志:“来北京闯闯!”揣着仅有的2000元退伍费,耿旭升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他攥紧拳头在心里发誓:“混不出名堂,绝不回头!”
初到北京,他在机电销售公司从打扫卫生干起,一个月后主动请缨跑业务。盛夏的京津冀,他背着样品册徒步穿行在工业区,被拒之门外就想办法等、想办法争取,靠着一股“死磕”的劲儿,耿旭升拿下了第一单。设备安装时,他连续几天蹲守车间调试,跟进售后,工人们都笑称:“这后生比那304不锈钢还抗造!”五年间,他的客户从小作坊扩展到大型企业,销售版图不断扩张。
耿旭升(左一)与团队在检测智能灌溉设备。
华丽转身:从退伍老兵到科技新农人
2015年,已成家立业的耿旭升做出惊人之举——回到家乡创办宁夏宁诚顺达公司,把京津冀的先进设备引进宁夏,又将“宁夏制造”销往全国。2018年,他更将业务拓展至进口精密仪器领域。但真正让他热血沸腾的,是一次与老领导的深夜长谈:“现代农业需要智能化的血液!”
2020年,耿旭升在银川军创园租下一间办公室,沃丰智慧科技(宁夏)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没有专业人才,他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招聘公告,对异地应聘者主动报销交通费;研发时间紧迫,团队加班加点开发平台,联系深圳企业赶制模具。盐池县首个智能灌溉项目竞标时,他连续20多次上门演示方案,最终用一沓手写改进笔记打动了招标方。
2021年8月,盐池县的试验田里,随着手机APP上“启动灌溉”的指令发出,清澈的水流精准滴落在作物根部。团队成员们相拥欢呼,这个当过兵的汉子却转身抹了把眼泪——只有他知道,为了这一刻,他们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闭门羹。
耿旭升(中)与项目团队在试验田。
老兵新传:把智慧写在西北大地上
如今的沃丰科技已成长为宁夏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企业,研发的智能节水系统在宁夏、甘肃、新疆的田间地头大显身手。2023年,他们的技术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公司规模扩大了,耿旭升还是习惯往一线跑。盐池县的农户打电话说设备有问题,他第二天就带着技术员出现在田埂上。公司员工常说,“耿总办公室经常找不到人,不是在项目现场和技术人员讨论方案,就是在回访农户的路上。”
“当兵时保家卫国,创业后服务‘三农’。”站在中卫市智慧果园田边,耿旭升指着手机屏幕上的实时数据说:“你看,这就是新时代的‘武器’,让每滴水都精准入田,也算是用新技术站好农业这班岗,咱们退役军人照样能打胜仗!”
如今在盐池县的示范田里,农户们早已适应了用手机控制灌溉。每当看到这一幕,耿旭升总会想起2015年的那个夏天。从仪表销售员到智慧农业开拓者,他用了八年时间,把当年那个“用手机种地”的疯狂想法,变成了西北旱塬上的日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