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宁夏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对接活动新闻发布会。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尤天竹 文/图)7月24日,记者从2025年宁夏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对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宁夏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引进、活力、暖心“四大工程”,扎实推进“才聚宁夏1134行动”,靶向引进创新人才。
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实施杰出科技、行业领军、青年拔尖、青年托举4级人才培养项目,分别给予600万元、50-100万元、35万元、3-5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每年遴选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供稳定支持,培养期内给予每个团队最高200万元资助。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快人才培育高能级平台建设。宁夏高等研究院围绕产学研项目招收硕博研究生,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领域培养人才,宁夏上海科创中心招才引智、科研“飞地”作用更加凸显。全区建设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小高地等平台1455个,为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组织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围绕宁夏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学科发展需要,自主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不受编制总量和岗位结构比例等限制,没有空编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解决。加大预引进优秀在读博士硕士支持力度,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万元、2万元。鼓励整体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团队,制定特殊政策,实行特事特办。对全职引进的或宁夏培养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可给予500-1000万元经费支持。对柔性引进的“两院”院士、入选国家人才计划人员择优授予“自治区特聘专家”称号,给予引才单位5万元-20万元补助。对柔性引进从事关键应用技术研究、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经费支持。
组织实施人才活力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人员总量管理的高校、公立医院等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更大自主权,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若干措施》,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审标准,开辟特殊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贡献突出的人才可直接评定为高级职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减负松绑,青年人才作用更加凸显。近两年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中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纲领衔者和骨干的项目比例均超过50%,科技创新团队、助企服务科创专员队伍中青年人才成为主力。
组织实施人才暖心工程。面向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比如,按照高层次人才认定类别,给予自然科学领域、工程技术领域人才10万元-3000万元科研和项目启动资金;给予人文社科、文化艺术领域人才8万元-1000万元科研和项目启动资金。对全职引进且与宁夏用人单位签订至少5年服务合同的,按照高层次人才认定类别,给予20万元-220万元安家费。对博士(双证)和重点院校重点学科毕业的硕士到企业工作的,按月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补助,到事业单位工作的按月分别给予4000元、2000元补助,可连续补助5年。建设区市县三级“塞上江南人才温馨服务站”,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