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就是“吃个饭”,无须“扯太多”
2025-07-25 09:53:43   
2025-07-25 09:53:43    来源:宁夏新闻网

  近日,《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扫码点餐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直指当前乱象,其意义远超“点个菜”本身。它首先为扫码点餐服务划定了清晰的禁区:强制收集手机号、位置等非必要信息,以关注公众号或注册会员为名强制索要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处理或向第三方提供信息,以及不提供有效的账号注销与信息删除途径——这些行为被明确为“应避免”。(7月24日《南方都市报》)

  扫码点餐,本应是科技赋能餐饮的便捷新章。然而当“点餐必须扫码”“强制关注公众号”“频繁索要位置信息”等层层要求如锁链般缠绕,就餐体验却成了个人信息泄露的惊心之旅——一餐饭的代价,竟是消费者隐私的被迫“买单”。

  《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扫码点餐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实践指南》)提到,该文件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要求,针对当前扫码点餐过程中餐饮商家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给出了扫码点餐个人信息保护实践指引。其适用于餐饮商家规范扫码点餐服务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也适用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参考。更重要的是,《实践指南》首次界定了扫码点餐“最少必要个人信息”的边界:仅限订单与支付信息。手机号、位置、小程序账号等皆非必需。这一定义如利剑斩断过度索取的借口,使“必要”二字从模糊口号成为可执行标准。

网络图片

  然而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现实中,大量餐饮商家将小程序开发运维委托第三方,《实践指南》虽提出监督要求,但小餐馆监管能力薄弱、责任意识淡薄仍是执行隐患。更令人忧虑的是,消费者常因维权成本高昂而对侵权保持沉默,若无便捷投诉渠道与刚性处罚措施为后盾,再细密的规则也可能沦为“纸老虎”。

  从中央四部门部署专项行动,到山东、四川、北京等地雷厉风行的治理实践,整治扫码点餐乱象已成上下合力。这反复验证一个朴素真理:个人隐私权非可交易之物,科技向善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而非驾驭于人。当技术手段被扭曲为索取隐私的利器,便捷便沦为一种伪饰的强制——真正的便捷应是筷子般的存在:无声地融入服务,而非成为刺探的触角。

  “就是吃个饭而已,何必扯那么多?”——当一顿平常饭食需消费者化身信息斗士,我们失去的岂止是轻松?捍卫每一餐的安宁,就是捍卫数字时代每一个体不被侵扰的基本尊严。唯有让规则长出牙齿,使侵权者付出代价,才能让科技便利真正回归其服务本色——那时,我们才得以在烟火气中安心举箸,品味生活原味,不必再为“吃个饭”而扯上那些本不必要的烦扰。(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关育兵)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