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闫文丽)7月24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区养老服务资源优化布局实施方案》中指出,到2030年,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养老机构入住率提升到50%。
到2027年,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资源结构更加合理,优质养老资源供给明显增强,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70%,养老机构入住率提升到45%。到2030年,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养老机构入住率提升到50%。
未来5年原则上不再新建兜底保障型公办养老机构,对闲置或效率低的公办养老机构,采取公建民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提升运营效率;对于规模小、设施落后、管理不完善等公办养老机构,可转型为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链接辖区资源协同开展失能照护、助餐助浴、技能培训等服务;逐步推动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根据自身实际和意愿,自由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敬老院);5个地级市分别打造1至2家标准化养老机构,提供失能照护、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新增不少于14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支持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失能或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满足失能老年人刚需。
采取“乡镇带村”模式,综合利用闲置校舍、乡镇卫生院等存量设施,增加60个左右具有协调指导、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转介等功能的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将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村庄规划,结合“四类村庄”发展规划,分别增加400个左右、撤并30个左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精准补充建设180个左右村级养老服务站(点),拓展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多能”综合性养老设施;发展120个左右“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承接城市外溢的养老服务需求;依托有条件的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设置100个左右老年助餐点、养老服务点;撤并30个左右互助院、幸福院、老饭桌等养老服务设施,转型为居家养老点位,灵活采取邻里互助、设立“中心户”多户搭伙、结对帮扶等模式开展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