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火彦红曾靠种植蔬菜年收入在百万元左右,自从4年前担任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镇火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火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西吉县农友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法人等职务,不仅将全部心血倾注在火集村的发展上,还拿出自己家100多万元积蓄投入到修建生产道路、铺设引水管道、改造旱地,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创新“联产单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使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发展为宁夏固原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并获得固原市“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等荣誉。
返乡创业 情系当地百姓
2005年,曾跟随建筑公司到过全国各地施工的火彦红回到火集村种地,并担任村委会会计一职。时常和曾经的工友电话交流乡村发展思路。尝试种植蔬菜。初见成效后,他从三五亩芹菜的单品种植扩展到400多亩各类蔬菜品种,带动全村发展冷凉蔬菜。
蔬菜种植成功了,但销路却成了问题。火彦红主动联系外地客商,做蔬菜代办,将村民的蔬菜销往外地,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村民看到火彦红不仅工作能力突出,而且心里装着带动村民致富的故土情怀。2017年,在村民选举中,火彦红当选火集村村主任。
当时,全村2000多亩的水浇地任由村民们随意零散地种植着各种蔬菜。不仅规模小、产量低,也保障不了客商的供货需求。有时蔬菜丰收,却因产量过剩导致菜贱伤农。许多年富力壮的村民开始进城务工,村里逐渐呈现出衰败的迹象。
看到这些现状,火彦红心急如焚。他一边思考如何实现规模化耕种,一边建议火集村党支部把部分能够集中连片的土地统一流转给当地企业种植蔬菜。村民每亩土地获得五六百元流转费的同时,还能到企业务工,增加一份收入,也解决了部分土地撂荒的问题。
担当作为 创新产业模式
2021年3月,火彦红以优秀共产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身份当选为火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同时担任西吉县将台堡镇火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
上任后,火彦红发现土地流转给企业,只有部分村民能到蔬菜企业务工,一些年龄稍大的村民因无事可做,经常聚在一起喝酒、打牌。那时,火彦红满脑子装的都是如何让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他组织人员对村情民意进行摸排走访,发现蔬菜行情好的时候,农民种一亩芹菜一年能够收入2万元,而土地流转给企业,农民1亩地只有600元流转费。火彦红决定将土地集中连片起来、组织农民自己规模化种植。
2021年,火集村由党支部牵头、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申报建设了114户农户共同参与种植的蔬菜种植基地,探索推行以土地联产、农户单干为主要内容的“联产单干”新模式。将基层党组织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村民的勤劳之手紧密相连,蹚出了村集体创收和群众增收双赢的新路子。当年,村民每亩芹菜收入1万多元,种植户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全村种植冷凉蔬菜净收入达1400多万元。
自掏家底 带动全村致富
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目标,火集村在“联产单干”模式的基础上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邀请区内外专家现场指导,组织农户统一采购种苗、化肥、地膜等物资,统一耕种管理、浇水追肥、病虫防害,大幅度提高了蔬菜质量和产量,实现集约化、差异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然而,火集村生产道路不畅、旱地与水浇耕地交错纵横,不仅灌溉时费水费力、生产成本也很高。为了解决这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火彦红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同时,主动拿出自家积蓄,先后将100多万元垫付在修建生产道路、铺设引水管道、改造旱地、建设22千瓦水泵站等项目中,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全村202户常住户的3100亩土地实施了集中联产,还对长期在外的29户280亩耕地通过“返租倒包”的形式进行盘活,不仅实现了全村无撂荒耕地,还通过试验推广在平均海拔1760米的耕地上实现春小麦、豌豆等夏粮作物复种蔬菜的种植模式,极大提高土地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连片种、统一管、搭伙卖”,从根源上打破了土地流转“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局面。2024年,火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700元,较2020年年末实施联产单干前增长了10100元。种植户户均收入突破14万元,村集体收益从年收益23万元增长到年收益33万元。这一经验做法在全县范围进行了示范推广,宁夏及外省一些经营主体组团前来交流学习。
村民们也敲锣打鼓地给火集村党支部送来“党群一家心连心,携手共筑致富路”的锦旗。而这面锦旗上,也凝聚着火彦红创新实干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扎根泥土、心系百姓的崇高品格。他的故事,必将激励更多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