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银川翟靖巷社区:“石榴籽” 广场宴 民族团结浓
2025-08-27 17:24:18   
2025-08-27 17:24:18    来源:宁夏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泠然)“这馓子脆得掉渣,配八宝茶绝了!”“看那苗族银饰裙,转起来像撒了一把星星!”8月26日下午,银川市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石榴籽”广场上,香味、笑声与音乐声交织,一场集非遗文创展、美食品鉴会、民族服饰秀于一体的“邻里大聚会”热闹开场,500余名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在炎炎夏日里共品“百家味”、共赏“民族风”。

  美食品鉴区:20道 “家常味” 串起民族情

  刚走进广场,手抓羊肉的鲜香、辣糊糊的辣便扑面而来。美食品鉴区的20张长桌上,各族居民的拿手菜整齐排开:回族居民段阿姨端来的油香还冒着热气,蒙古族居民带来的奶豆腐旁摆着蜂蜜罐,汉族居民李银莲的花馍上印着“民族团结”字样。“我蒸了30个花馍,想着大家尝个鲜,结果不到半小时就剩5个!”李银莲擦着汗笑,“刚才跟哈萨克族邻居学了奶疙瘩的新吃法,这顿饭吃得比过年还热闹。”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办好这场“舌尖上的融合”,两周前就通过网格员入户征集“民间厨神”,最终20户家庭入选。每道菜旁都贴着“美食故事卡”,比如回族油香的“发酵秘诀”、蒙古族手把肉的“炖煮讲究”,让居民在品尝时也能读懂背后的民族习俗。

  非遗文创区:老技艺玩出 “新花样”

  非遗展区里,78岁的剪纸艺人赵德明正围着一群孩子。“对折三次,剪个小三角,展开就是‘石榴连心’!”老人手把手教,孩子们举着红彤彤的剪纸,蹦着喊“像朵大红花”。隔壁摊位上,钩针编结传承人陈秀兰的手指翻飞,彩色毛线转眼变成立体向日葵——花瓣卷曲、花心饱满,连叶脉都清晰可见。“这是我们新做的剪纸书签,还有刺绣手机包,年轻人都喜欢。” 陈秀兰拿起文创产品说。

  展区特意设置“非遗体验区”,大学生志愿者小陈刚跟着学完钩针基础:“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远,今天才知道,传统手艺能做成这么实用的小东西,太有意思了!”社区党委书记杨晓梅说:“我们就是想让非遗‘活’起来,从展柜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

  民族服饰秀:T 台绽放 “多彩美”

  “快看那个蒙古族大叔!”随着音乐响起,民族服饰秀将气氛推向高潮。65岁的张磊穿着深蓝色蒙古族长袍,骑上道具马摆出“策马奔腾”的姿势,逗得台下掌声不断;苗族演员的银饰裙转动时,银片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像洒了一地星光。工作人员介绍,展示的20余套服饰既保留传统元素,又添加了现代设计——彝族百褶裙改短了裙摆,回族马甲添了拉链,更方便日常穿着。“我穿的这身哈萨克族服饰,是社区特意帮我找的,穿上特别自豪!”居民马丽娟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翟靖巷社区“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下一步,社区将持续开展此类邻里互动活动,让非遗传承成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让“石榴籽”越抱越紧,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