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盐池抗战老兵孙占财:烽火岁月铸忠诚 余热生辉映初心
2025-08-28 18:46:15   
2025-08-28 18:46:15    来源:宁夏新闻网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的特殊年份,记者走访了宁夏盐池县光荣院,聆听抗战老兵孙占财的故事,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体会不朽的红色精神。

  1929年5月,孙占财出生在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的一户普通农家。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盐池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门户,更是饱受战火侵扰。年少的孙占财亲眼看到过家乡被日寇与反动势力威胁的危急,也深深铭记着父辈口中“保家卫国”的嘱托。1945年8月,当抗日战争进入最后决胜阶段,16岁的他毅然放下锄头、告别家人,怀揣着一腔赤诚加入革命队伍。经部队整编后,他成为警备三旅七团一营三连一排的一名战士,从此把青春与生命,交付给了民族独立的伟大事业。

  在孙占财的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是1947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杨儿岭战斗。当年3月,胡宗南部队悍然侵占延安,马鸿逵随即调集重兵进攻三边地区以作策应,革命根据地陷入危急。为扭转战局,孙占财所在部队从大凤川紧急南下关中,却不料遭遇胡宗南部队的后方包抄,陷入敌人的合围。“当时子弹像雨点一样飞,身边的战友倒下了一个又一个,但没人后退!”回忆起突围时刻,老人的眼神依旧坚定。历经数昼夜的浴血奋战,部队终于突破封锁,抵达陕西省礼泉县杨儿岭,来不及休整便与追来的敌人展开激战。枪林弹雨中,孙占财与战友们肩并肩冲锋,用简陋的武器抵御着装备精良的敌人,用年轻的生命守护着革命的火种。

  1948年9月,因表现突出,孙占财调任警三旅辎重连通讯员。这个岗位虽不直接冲锋陷阵,却肩负着传递军情、运输物资的关键使命。他曾随部队在大凤川开展生产自救,用双手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为前线补给贡献力量;也曾冒着严寒前往庆阳迎接王震部队,在崎岖山路上徒步数十里,确保联络畅通。高强度的工作与恶劣的环境,让他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伤寒病,不得不留在部队休养一年。即便躺在病床上,他仍牵挂着连队的工作,多次请求康复后立即归队。“只要还能走、还能说,我就不能停下!”这份对革命事业的执着,早已融入他的骨血。

  1949年,身体刚刚康复的孙占财,又主动请缨加入解放兰州战役。彼时的兰州,是国民党反动势力在西北的重要据点,战斗异常惨烈。作为通讯员,孙占财顶着炮火穿梭在前线与后方之间,及时传递作战命令、运送医疗物资;作为运输员,他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将弹药与粮食送往前线阵地。“每一次出发,都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但一想到能为解放全中国出份力,就什么都不怕了。”正是凭着这份无畏,他在战火中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为兰州战役的胜利添上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此后,孙占财的岗位几经变动——1949年11月任十一师供给部通讯员,1950年12月转任十一师运输连通讯员,1952年1月调任三十三团团部运输员。从传递军情到保障后勤,从一线战斗到后方支援,无论岗位如何调整,他始终秉持着“一丝不苟、绝不出错”的态度,将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极致。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投身剿匪战役,在西北的崇山峻岭中清剿残余反动势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继续奋战,直至1955年2月,才带着一身荣誉与伤病,告别了奋斗十年的军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退伍后的数十年里,孙占财褪去军装,却未褪去军人的本色。他与妻子扎根盐池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他从不向人炫耀过去的功绩,也从未因伤病向政府提过特殊要求,只是默默用双手耕耘,用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初心。随着年岁渐长,老两口的生活起居愈发不便。2015年5月,盐池县民政局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协调安排两位老人入住盐池县光荣院。在这里,有专人照顾饮食起居,有医生定期检查身体,有同龄的老战友相伴聊天。“党和政府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兵啊!吃得香、住得暖,心里比啥都踏实。”每当说起如今的生活,孙占财的眼角总会泛起泪光,那是感激,更是对如今幸福生活的珍视。

  即便离开了战场,孙占财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另一份使命”——传承红色记忆。每逢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当地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都会专程来到光荣院,邀请他参加红色教育活动。每次接到邀请,老人都会提前找出珍藏多年的旧军装,仔细抚平褶皱,认真系好纽扣,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活动中,他不用稿子、不添修饰,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当年在战场上与战友并肩作战、在艰苦岁月里坚守信仰的故事。“我们那时候打仗,就是想让后辈能过上安稳日子,现在日子好了,可不能忘了过去啊!”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没有激昂的口号,却有着打动灵魂的真诚。台下的孩子们会为牺牲的战士红了眼眶,年轻的党员干部会为前辈的坚守湿了眼角——他的故事,就像一座桥梁,让年轻一代与那段峥嵘岁月紧紧相连。

  “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沐浴党恩过上了幸福生活。作为一个老革命,我要继续发挥余热。”这是孙占财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践行至今的承诺。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这位近百岁的老兵,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红色记忆——他会耐心地给光荣院里的年轻工作人员讲革命历史,会认真地回答孩子们关于战争的提问,会在每一个重要的纪念日里,提醒大家“不能忘了过去,不能忘了那些牺牲的战友”。

  如今,96岁的孙占财听力虽有些减退,腿脚也不如从前灵便,但只要说起革命历史、谈起战友,他就会瞬间精神起来。在光荣院里,他是年轻工作人员口中的“孙爷爷”,常常主动拉着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叮嘱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好时代,好好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他是来参观的孩子们眼中的“英雄爷爷”,会耐心解答每一个关于战争的提问,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每一个重要的纪念日,他都会穿上旧军装,站在光荣院的纪念碑前,默默缅怀牺牲的战友,轻声念叨着“我还活着,就替你们看着这好日子”。

  “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沐浴党恩过上了幸福生活。作为一个老革命,我要继续发挥余热。”这是孙占财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承诺。从16岁参军报国,到96岁坚守初心;从烽火战场的冲锋战士,到和平年代的红色传人,孙占财的一生,是千千万万抗战老兵的缩影——他们曾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脊梁,如今又用余生余热照亮后辈的征程。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向孙占财致敬,更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老兵致敬。他们的忠诚,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他们的担当,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这份精神,将永远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宁夏新闻网记者 夏欣 朱敏 文/图/视频)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