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轻人把“内推”的玩法从职场延伸到了情场,推荐的对象不再是求职者,而是自己的前任。在各社交平台上搜索“相亲内推”“共享前任”等关键词条可以看到,参与者将相亲对象或前任联系方式作为“资源”进行交换推荐,美其名曰“避免踩雷”“提高匹配效率”。
网络图片
实际上这是将人类情感物化为可交易品,折射出当下被经济压力、心理问题等现实困境掏空的年轻人在择偶问题上的选择无能。情感与利益在这片灰色地带交织碰撞,守住“情感边界”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成为对异化社交的一种必要抵抗。
亲密关系的残酷物化。“相亲内推”将职场的推荐模式直接搬运过来,将人简化为一份可传递的“简历”,根据搜索可以看到有人用“微瑕”“99新”收入、房产、职业等可量化指标将前任迅速标签化,mbti、星座等做性格背书进行筛选,家庭条件好、情绪稳定、体制内工作等使其成为这一场荒诞前任推荐市场的“硬通货”,而家庭条件一般、刚分手复合风险高等遭到冷淡对待。
这一行为让情感在这里被量化为可流通的标准化产品,前任们被明码标价,仿若二手平台的商品,功利化的本质掩盖了情感连接中最重要的精神共鸣和价值观契合,而非资源匹配。在这场赤裸裸的情感交易中,人的复杂性、情感的多维性被彻底抹平。
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这种现象在县城更为流行,年龄相仿的男女被不断地组合、结构、重组,熟人之间并不忌讳谁跟谁有过一段往事,而是将“换乘相亲”视为常态,这就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即隐私泄露。
“共享前任”的行为将前任们的联系方式、性格特点、恋爱经历、家庭背景等私人信息并未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被当作谈资公开分享。泄露他人隐私,是对他人隐私权的赤裸裸侵犯,完全漠视当事人的基本尊严与隐私权。这些他人隐私,或是他人不愿公开的自我边界,却被无边界感的人肆意公开,不管是法律还是道德,都是边界失守的行为。
守住情感边界,建立健康情感观。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严重压缩了年轻人的社交时间,情感异化与婚恋焦虑普遍存在,但这绝不能成为将人物化、将情感资源化的理由。作为年轻人,守住情感边界不仅是防止自我物化的盾牌,更是对功利性社交的积极抵抗。
当下,我们需要的是建立更健康、更人性化的婚恋交往模式,真正的婚恋、亲密关系应该建立在双方主体间的真诚相遇之上,是心与心之间的直接对话,而非这种看似高效实则冷漠的情感交易市场。
“相亲内推”“共享前任”让爱情变成可被共享的资源,亲密关系沦为可优化的算法,暴露了我们对情感的焦虑,我们害怕找不到合适的人,所以用效率思维武装自己,可到头来,却忘了合适的人,从来不是参数匹配,也非资源与资源的对接,而是心与心的碰撞。
当我们拒绝将浪漫关系降格为冷冰冰的资源匹配游戏,守护的不仅是个体的情感完整性,更是人类关系中那些不可量化、不可交易的核心价值。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保持情感的纯粹性与真实性,或许是我们作为人最珍贵的坚持。
(作者:咸慧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