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丁炜勇 李东)今年以来,彭阳县积极探索“特殊学校+康复中心+送教上门”的康教融合模式,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1%,切实保障了0至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有去处、6周岁以上残疾适龄儿童教育有着落,为残疾儿童成长撑起“保护伞”。
多方联动筑体系,精准排查底数清
彭阳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特教支撑、普特融合、康教结合”原则,构建起高效联动的工作体系。由各乡镇负责入户摸底,县残联办证建档,卫健局提供专业支持,教体局分级施教,民政、财政、市监、医保等部门协同保障,整合多方资源共享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全县共排查出0至6周岁残疾儿童146名,7至17岁残疾儿童及智力发育迟缓未办证儿童少年265人,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评估、分类施策,实现个性化服务全覆盖
为确保每名残疾儿童都能获得适配服务,彭阳县组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411名残疾儿童逐一入户评估并“一生一档”建档。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残疾程度儿童分类施策:0至6周岁的146名残疾儿童中,69名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免费康复训练,54名外转介,23名享受“送康上门”;7至17岁群体则分为四类安置,190名具备条件的儿童随班就读,47名进入特殊教育学校,28名重度残疾儿童享受“送教上门”服务,其中9名有医疗康复需求的儿童在康复中心接受康教融合服务。
创新机制强保障,资源整合破难题
在服务模式上,彭阳县建立“评估—审核—安置—实施—复核”工作闭环,以特殊教育学校为核心,联合康复中心与送教服务,出台《彭阳县7-17岁残疾儿童康教融合救助项目实施方案》,推动康复训练与认知、生活技能教育深度融合。经费保障方面,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0-6周岁残疾儿童机构内康复训练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7—17岁残疾儿童享受每年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6000元特教生均公用经费等,自治区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不足部分由县级兜底,同时鼓励社会捐助支持事业发展。
直面问题谋发展,多措并举提质效
彭阳县残疾儿童康教融合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经费保障不足、专业队伍紧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对此,该县计划拓宽筹资渠道,解决陪护人员食宿、无证残疾儿童救助、偏远儿童交通等费用问题;加强队伍建设,争取调整特教教师编制、增设招聘名额并强化专业培训;优化基础设施,升级康复中心功能区、引进智能设备并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康教融合向学前延伸,探索“团队流动服务”模式,力争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两个100%”全覆盖,为全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彭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健全康教融合机制,补齐短板、强化保障,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都能平等享有优质的康复与教育服务,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