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预制菜国标落地,知情权与安全底线终将明晰
2025-09-15 08:36:55   
2025-09-15 08:36:55    来源:宁夏新闻网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也有专家建议,预制菜的上述信息应强制披露。(9月13日第一财经)

  最近几天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公开质疑餐饮品牌使用预制菜,而企业矢口否认,暴露的不仅是信任危机,更是行业规则的模糊地带。在此背景下,预制菜国标草案的出台恰逢其时,它以“安全”为锚点,为行业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衡量产品优劣的标尺。

  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的完善和消费习惯的变迁,其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然而,行业狂飙突进的背后,是标准缺失导致的乱象丛生:部分企业以“料理包”冒充现制菜品,滥用防腐剂延长保质期,甚至用劣质原料以次充好;消费者则因信息不对称,在不知情中为“预制菜价格、现炒菜体验”买单。

2024年9月4日,上海,盒马鲜生会员店,市民购买预制菜。新华社发

  西贝与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暴露出消费者对盘中餐“出身”的集体焦虑。何为预制菜?如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这些都是问题的焦点。从草案内容看,预制菜国标基本都有所回应。其一,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与分类,终结了“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概念混用的局面,为监管提供了清晰靶心;其二,强制要求“不添加防腐剂”,倒逼企业通过优化工艺、升级包装、完善冷链等方式保障产品安全,而非依赖化学添加剂;其三,将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围,赋予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从需求端倒逼行业透明化。

  国标的出台,无疑将引发行业洗牌。对合规企业而言,标准是护城河,可助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依赖灰色地带生存的企业而言,标准则是紧箍咒,迫使其转型或退出。可以预见,短期内部分企业可能因成本上升而抱怨,但长期来看,标准化将推动预制菜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竞争”,从“渠道驱动”转向“品牌驱动”。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国标为预制菜与现制餐饮的融合铺平了道路。当安全底线得以确立,预制菜不再等同于“不健康”“低品质”,而是可能成为餐饮工业化、标准化的重要载体。例如,通过中央厨房集中处理食材,既能减少后厨浪费,又能保障口味一致性;通过透明化信息披露,消费者可基于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而非被信息差裹挟。

  预制菜国标的出台,是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它不仅关乎一顿饭的安全,更关乎一个产业的未来。只有当安全底线真正筑牢,信息披露成为不可作假的明规则,品质追求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才能彻底摆脱身份迷思与信任危机,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关东客)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