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李东 丁炜勇 文/视频)近日,记者走进宁夏泾源县新民乡照明村菌菇基地的大棚内,湿润的菌香裹挟着丰收的气息。村民正在麻利地采摘香菇,不一会儿肥厚的香菇就装满了竹筐,村民马香琴的话道出心声:“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到110元,还能照顾娃!”
近年来,泾源县立足林多地少实际,将菌菇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以“强龙头、树品牌、促增收”为目标打出政策“组合拳”。制定《2025年菌菇产业专班工作方案》,出台4项奖补政策,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5个菌棒生产车间、4个交易中心、6家分拣配装企业;各乡镇与菌棒企业签订“订单生产”协议,为产业发展筑牢“压舱石”。
2011年落户的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年产鲜菇45万斤,季节性用工60至80人,年产值500万至600万元,在这里工作13年的马六斤不仅学到种植技术,月工资4500元还享受年底补助;宁夏菇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8亩羊肚菌今年的销售额达200万元,目前正加紧采摘赤松茸;宁夏博盛食用菌有限公司更是联动3个乡镇21个行政村,带动240户群众发展小棚种植。
产业发展关键在联农带农。泾源县创新“高校院所+企业+示范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庭院经济”“年终分红”绑定农户与产业链。香水镇带动217户发展庭院经济,搭建31座庭院菌棚,集中托管26户特殊家庭2.6万棒菌菇,户均分红约1000元,村集体基地吸纳300余人次家门口就业;泾河源镇河北村依托菌菇产业园区,带动57人稳定务工,辐射周边12村130余人。
截至目前,泾源县已上架菌棒1000余万棒,培育11个林菌基地、18个种植示范村,43个村集体经济参与其中,带动1450余户农户种植。从引进外地企业到本土产业壮大,从零散种植到集群发展,泾源县以小菌菇铺就“群众增收、集体增效、产业增值”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拥抱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