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探寻举世闻名的沙坡头的心路历程:怕沙、治沙、用沙、爱沙
2025-09-18 09:41:06   
2025-09-18 09:41:06    来源:宁夏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李瑶 文/图)9月17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统战部主办的“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举世闻名的中卫沙坡头,探寻中卫人从怕沙到治沙、用沙、爱沙的心路历程。

  刚下过一场秋雨,原本干旱的沙漠突然湿意丛生,沙米草显得格外精神。唐希明,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工程师,有着35年治沙经历,堪称沙坡头治沙历史“活字典”。他用“怕沙、治沙、用沙、爱沙”来总结70年来中卫人民对待沙漠的感情变化。

  中卫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是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国土总面积2049万亩,其中沙漠化面积188万亩,是历史上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我小的时候,沙漠离中卫城只有5公里,天天都怕沙漠把城淹了。”

  现在,经过“三北”工程历年接续建设,中卫累计治理170万亩沙漠,实现了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25公里,包兰铁路两侧形成了宽1公里的绿色长廊。2025年6月,一条153公里的生态长城,将宁夏境内的腾格里沙漠彻底锁死,再无东扩能力。

  中卫人创造了“草方格”治沙法:用麦草在流动沙丘上扎设1米*1米的草方格,以固定流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的“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体系。“草方格”固沙方法也被全世界广泛应用,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进入新时代,中卫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与中科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人工蓝藻沙结皮、刷状网绳式草方格、芦苇高立式沙障三项新技术已投入应用,沙结皮形成时间由10年缩短为3年,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比人工扎设草方格施工效率提高60%。

  2023年以来光伏阵列治沙成为新选择。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实施的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即是一例。项目将光伏组件中心点离地距离提升至3米,在光伏板间播撒草籽,种植灌木、果树,加盖蔬菜和蘑菇大棚。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6万亩。截至目前,沙漠生态修复已经超过6.5万亩。监测显示,光伏电站建设前,流动沙丘植被不足0.5%,物种为1-2种。建设两年后,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植被盖度平均可以达到20%,局部地区可以达到40%-50%;植物种类增加到20种,动物有麻雀、兔子、赤狐、鹅喉羚等。

  治沙成就了沙坡头,让它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旅游区,18万亩沙漠被开发,中卫人从此开启了“用沙”和“爱沙”新纪元。

  中卫防沙治沙固沙成果世界瞩目,为世界防沙治沙贡献了“中国方案”。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肯定,获得“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2023年以来,已有蒙古、亚美尼亚等20多个国家前来参观学习。

  广西法治日报副总编辑陆寿青2016年来过沙坡头。他感慨地说,时过9年故地重游,了解到著名景区背后“人定胜天”的故事,真是感慨万分: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治沙,人进沙退后各族群众都能受益,景区大发展又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真实动人,值得大书特书。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