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红寺堡移民王航弟在“金融活水”润泽下将小枸杞做成大产业
2025-09-22 16:20:47   
2025-09-22 16:20:47    来源:宁夏新闻网

  微信客户6000多人、短视频平台粉丝3万多人,2024年仅微信销售额就达到了130多万元。谁能想到靠着网络直播将宁夏红寺堡枸杞销往全国各地的“枸杞大姐”王航弟,14岁时因家里穷而辍学,跟着大人去新疆摘棉花,随后辗转到上海、北京的餐厅当服务员,用打工收入接济家里。2002年,当她得知家人和乡亲们从宁夏西吉县的大山沟移民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时,时年20岁的王航弟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充满了期待,于是辞掉北京餐厅服务员的工作,靠着头脑灵活、勤劳质朴的品性,在红寺堡种地、帮工、开小商店。后来在中国农业银行资金扶持下,和丈夫石银宝一起种枸杞、开家庭农场,将小枸杞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当地产业致富带头人。

  “刚搬到红寺堡那几年,我和老公帮人收过玉米,扛过水泥,开过小卖铺、拉面馆,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王航弟告诉记者,直到2015年,她在外地打工时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让她帮忙购买一些宁夏的枸杞。她恍然顿悟,宁夏枸杞这么好,何不流转50亩土地自己种枸杞呢?!

  王航弟算了一笔账,买枸杞苗和化肥需要近7万元。她向亲朋好友东拼西借,却只凑了2万元。她想借助银行贷款补齐5万元的资金缺口,却因没有职工担保和房产抵押,始终没有回音。

  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听村主任说,农业银行为农村妇女提供创业贷款,是政府贴息。这个消息像一颗救命稻草,催促她赶快走进农业银行网点,向客户经理表达了她的贷款需求。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农业银行将5万元转入她的账户,让她的50亩枸杞如期栽种、施肥。看着枸杞喜人的长势,王航弟感慨地说:“这笔贷款就像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夫妻的燃眉之急,农行真是为我们农民着想、服务的银行。”

  有了农业银行的资金扶持,王航弟的枸杞产业做得红红火火。2021年前后,王航弟家的枸杞已经卖到脱销,她和丈夫石银宝打算扩大规模。于是,注册了“祥祥家庭农场”,还申请了“雪中红”商标。后来,又通过网络直播,把枸杞卖到全国各地。

  “第一次开直播,我面对镜头紧张地说不出话,只好把镜头转向枸杞树说,你们看这枸杞红得像玛瑙,咬一口,甜津津的,带着太阳的味儿!”随着网络直播卖销量的上升,她成了卖宁夏枸杞的“网络红人”。

  销量上去了,得大量收村民的枸杞,还得添烘干设备,可王航弟手里的钱根本周转不开。当她正对着账本犯愁时,农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找上门说,农行“富民贷”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利息还低。随后客户经理拿着移动设备上门为她拍照片、录信息,第二天通过手机操作,20万块钱直接汇到了王航弟的账户。她收了2000多公斤枸杞,买了新设备,那一年,枸杞销售额达到了100多万元,她在红寺堡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

  日子好了,王航弟心里装着的,还有身边的乡亲们。2023年,她租下电商园想建枸杞生产线,这样既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带动乡亲就业,可60万元的资金缺口又成了“拦路虎”。关键时刻,农业银行再次伸出援手,让60万元贷款支持这条现代化枸杞生产线快速落地。2024年,王航弟的枸杞销售额飙升至600多万元,带动周边100多户乡亲在园区务工,实现了“一人致富,众人增收”。

  “不光是我,村里养牛羊的老李、种黄花菜的张婶、搞葡萄种植的王大哥,几乎每家的产业背后,都有农行的影子。”王航弟告诉记者,这些年,有了农业银行的支持,村里家家户户的日子就像枸杞一样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王航弟创办的“祥祥家庭农场”也因此获得吴忠市三星级农场、自治区四星级示范家庭农场、自治区十佳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吴忠市三八红旗手”“红寺堡区勤劳致富示范户”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和成绩,王航弟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加坚定的步履,带着当地农户发展枸杞产业。

  中国农业银行红寺堡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像王航弟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正是我们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将继续聚焦特色产业,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王航弟’脱颖而出,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琴 文/图)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