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让借调真正回归“双向奔赴”的初衷
2025-09-22 17:41:00   
2025-09-22 17:41:00    来源:宁夏新闻网

  据“清廉浙江”微信公众号9月10日消息,日前,浙江省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省纪委办公厅对4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截至2025年6月,舟山市普陀区发展改革局、教育局分别借调国有企业职工3人、学校幼儿园教师2人从事机关日常工作。以上干部借调均未经组织部门备案,违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关于规范借调干部要求。

  其实,借调,原本是促进干部交流培养锻炼的一种灵活用人方式。初衷是为推进阶段性重点工作“人少事多、忙不过来”而采取的权宜之策。这样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下级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具有正面作用。

  本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借调,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和监督却跑了调、变了味、走了样。一些机关部门以工作专班、跟班学习、交流锻炼等名义变相借调干部,有的借调时间长,“好借”往往“不好还”,短期借调变成长期占用;有的借调随意性大,往往存在“先上车后买票”“人去了再说”现象;有的借调不顾基层实际,掐尖、挖人,将业务骨干长期借调,导致基层人手不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更有甚者,“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借调助长了慵懒之风。凡此种种,严重背离借调的初衷,不仅加剧了基层的工作负担,而且衍生出形式主义问题。

网络图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专门对“规范借调干部”作出明确规定,“不向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严控向市及以上单位借调干部。”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地方花了力气、下了功夫,却始终难以跳出“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前不久,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的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长期从中小学校抽调借用教师,借调教师占该局工作人员比重一度高达60%以上,有的借调时间甚至超过20年。这其中除了制度和监督乏力外,服务基层意识不强、懒政怠政也是重要根源。

  规范借调干部,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内容之一。借调中的任性、随意等违规行为,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根治违规借调之风,关键在防止运动式、“一阵风”式治理,切实规范借调制度并严格加强监管,让借调真正回归“双向奔赴”的初衷。一方面,要严格管理。相关部门要以上率下严格遵守中央相关文件规定,确需借调的要严格审批管理,给借调设置边线、划出红线,从制度上把好为何事借、从哪借调、借调条件、借调多久等审批关,为借调行为定原则、立规矩,防止借调扩大化、随意化,让借调合法、合理、合规运行。同时,在个人评优和晋升不能冷落、边缘化借调干部。另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置。在不增加编制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机关部门编制资源管理,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向工作任务重的部门、处室倾斜,做到以事设岗、以岗定人、人岗相适,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同时,要鲜明绩效考核导向,下大力气挖在编干部“慵懒病灶”,整治“躺平”“侧卧”的干部,努力建设管理规范、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干部队伍。(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张厚美)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任岚